比如說,四川眉山市洪雅縣七裏坪,是近年新崛起的百萬級遊客規模景 區,可在離該景區隻有5公裏的樂山市峨眉山境內,還沒有找到七裏坪景區的路 牌。而在眉山市及洪雅縣,七裏坪的指示牌可謂鋪天蓋地,但峨眉山、樂山大佛 景區的路牌數量嘛,也隻能說,哈哈……同樣,筆者工作在宜賓市的興文縣,在 20公裏範圍的瀘州市境內,卻見不到任何興文石海和蜀南竹海的路牌。
除了不給“鄰居”設路牌,部分 地方政府還有更加與鄰為壑的做法。
例如,在離境進入鄰市的公路上 設置特別多的電子警察,甚至直接 派交警上路,在入境一側則一路暢 通。導致自駕車過境到鄰市旅遊總 難逃罰款,以該法來增加旅客前往 鄰市的成本。
這是有真實案例的:
從廣州去R市必須經過L市,兩市旅遊資源都很好。L市就在兩市邊界100米 處設了多個執法極為嚴苛的違章查處點。凡由L市入R市,總難逃罰款;奇怪的 是,由R市入L市卻從不會違章。R市多次與L市溝通多年依然無果,最後鬧到了 差不多公開地對簿公堂,用了6年多時間才了卻該段公案。
為了發展旅遊、搶奪客源,在交通上“互相傷害”,不惜製造“人為堵 車”或封閉道路。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首先體現了當地政府對旅遊發展的高度 重視。如果還有誰說地方政府不重視旅遊,一定會跟你急!那麼,一些地方政府 對旅遊重視到不惜顏麵、不計後果地爭奪客源,真的有效嗎?
暫且不論有效與否,這類做法不可取!因為遊客不是唐僧肉,給遊客設置 障礙、拿遊客的利益來博弈,有這種發展理念的地方一定做不好旅遊。旅遊經 濟發展必須以遊客體驗為核心。筆者不相信在路上給“鄰友”設置障礙的地方 政府和景區能夠發展好旅遊。放開抓著遊客的手,移開通往其他景區道路上的 “柵欄”,做好自己的景區建設和遊客體驗,效果一定會好很多。同時,旅遊 景區之間需要互通共融,鄰域旅遊發展的整體性效應強大,合作機會遠高於競 爭威脅,與鄰為壑隻會適得其反。旅遊業存在明顯的範圍經濟和聚集效應,需 要共生共榮。
比如說某個區域有數十家農家樂可選,另一個區域隻有一家大型農家樂, 遊客在周末想約朋友找個農家樂吃個飯聚一聚,肯定會首選有多個餐館聚集的農 家樂區域。
同樣的道理,一個地區要發展好旅遊,最好是鄰近區域皆發展旅遊,大家 形成一個大的旅遊經濟帶,會更便於整體發展。如果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故意 給對方設置障礙,導致整個區域的旅遊發展不起來,給對方砌的圍牆最終將成為 自己的牢籠。
比如說,四川眉山市洪雅縣七裏坪,是近年新崛起的百萬級遊客規模景 區,可在離該景區隻有5公裏的樂山市峨眉山境內,還沒有找到七裏坪景區的路 牌。而在眉山市及洪雅縣,七裏坪的指示牌可謂鋪天蓋地,但峨眉山、樂山大佛 景區的路牌數量嘛,也隻能說,哈哈……同樣,筆者工作在宜賓市的興文縣,在 20公裏範圍的瀘州市境內,卻見不到任何興文石海和蜀南竹海的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