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裏有燈。”弟弟告訴我。
我用手上的手電筒往裏照,的確,門旁有條電線蜿蜒在木緣上。我找到了開關。打開開關,一開始沒有任何動靜。
然後,在更深的洞穴下方、山丘深處,我聽到一台引擎的聲音。當發電機開始運轉,洞穴裏逐漸變得明亮。一些低度的電燈泡,被裝在岩石材質的屋頂,由電線組成的隔板阻隔著,現在光線已經足夠,我不再需要手電筒。
3
洞穴看樣子是大石岩自然裂開所形成的,後來又加上許多人為的隧道及坑洞。突出的石頭就像是天然的層架,配合著隧道壁上的些許凹洞。地麵看起來有費力磨平的痕跡,散落著數個大小不一的鑿口。
入口牆麵,一條細縫有水流滴下,長久累積成了一大塊黃色碳酸鈣的痕跡。地麵有一個天然卻仍在運行的排水管,跟其他許多的現代管線連在一起,將水導入一個布滿碎石的水窪裏。這裏的空氣出人意料的芬芳,且明顯比外麵溫暖許多。
我往洞穴裏走了幾步,雙手扶著兩側石牆以維持平衡。地麵相當不平整而且龜裂,電燈泡的光亮十分微弱,在這廣大的空間,要找到安全站立的地方,還是很困難的。
我大約走了50碼的距離,山洞轉向右方,我注意到左側隧道有個巨大凹洞,依入口的弧度看來,應該是人工鑿出來的。洞穴頂端約七英尺高,一般身高在這裏活動還綽綽有餘。凹洞開口處沒有電燈,因此我用僅有的手電筒往裏照。
但我馬上就後悔了。那裏放滿古老的棺木。大部分是平放疊起來,另外有一打左右直立地靠在牆上。各種尺寸都有,但絕大部分都是小型的,很明顯是小孩子的。棺木腐蝕程度不一。水平放置的是最老舊的:木質變黑、卷曲、甚至破裂。還有很多棺材蓋坍塌散落,放在成堆棺木最上麵的幾具,側板都已脫落。
那堆棺木中,最下端有些棕色碎片,看來應該是骨頭。而直立放置的棺木,棺蓋皆已鬆脫,隻是勉強靠在棺材邊上罷了。我趕快退回通道,往上瞄了一眼入口。再一個轉彎,出口現在已經看不見了。也許在洞穴深處的某處,發電機還在持續地運轉著。
我在發抖。那離我有段距離的引擎和我手上的手電筒,已經是我與突如其來的黑暗之間唯一的阻隔。但我無法回頭。我弟弟在這裏。
我決定盡快解決這件事,我順著走道往右前方走,彎道離出口愈遠,就愈見險峻。接著是另一段階梯,這裏因為階梯高度不一且轉了個彎,所以安裝了較多的燈泡。我用手扶著牆壁一階一階往下走,很快地,隧道前端連接到一個更寬闊的洞穴。
洞穴裏滿是金屬架子,上了棕色亮光漆、由鍍金鉻的螺帽和螺栓組合而成。每個架子有三大層,像上下床鋪一般,每個架子間都有條窄窄的階梯,中間走道則有大廳那麼長。架子間的每條通道頂端都有一盞燈,照亮它所負責的範圍。
“那裏有燈。”弟弟告訴我。
我用手上的手電筒往裏照,的確,門旁有條電線蜿蜒在木緣上。我找到了開關。打開開關,一開始沒有任何動靜。
然後,在更深的洞穴下方、山丘深處,我聽到一台引擎的聲音。當發電機開始運轉,洞穴裏逐漸變得明亮。一些低度的電燈泡,被裝在岩石材質的屋頂,由電線組成的隔板阻隔著,現在光線已經足夠,我不再需要手電筒。
3
洞穴看樣子是大石岩自然裂開所形成的,後來又加上許多人為的隧道及坑洞。突出的石頭就像是天然的層架,配合著隧道壁上的些許凹洞。地麵看起來有費力磨平的痕跡,散落著數個大小不一的鑿口。
入口牆麵,一條細縫有水流滴下,長久累積成了一大塊黃色碳酸鈣的痕跡。地麵有一個天然卻仍在運行的排水管,跟其他許多的現代管線連在一起,將水導入一個布滿碎石的水窪裏。這裏的空氣出人意料的芬芳,且明顯比外麵溫暖許多。
我往洞穴裏走了幾步,雙手扶著兩側石牆以維持平衡。地麵相當不平整而且龜裂,電燈泡的光亮十分微弱,在這廣大的空間,要找到安全站立的地方,還是很困難的。
我大約走了50碼的距離,山洞轉向右方,我注意到左側隧道有個巨大凹洞,依入口的弧度看來,應該是人工鑿出來的。洞穴頂端約七英尺高,一般身高在這裏活動還綽綽有餘。凹洞開口處沒有電燈,因此我用僅有的手電筒往裏照。
但我馬上就後悔了。那裏放滿古老的棺木。大部分是平放疊起來,另外有一打左右直立地靠在牆上。各種尺寸都有,但絕大部分都是小型的,很明顯是小孩子的。棺木腐蝕程度不一。水平放置的是最老舊的:木質變黑、卷曲、甚至破裂。還有很多棺材蓋坍塌散落,放在成堆棺木最上麵的幾具,側板都已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