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係的詩人兼研究《詩經》、《楚辭》的大師聞一多,散文大師朱自清,小說大師沈從文,前麵已經講到。外國語言文學係的名師則有20歲在美國出版英文詩集,得到美國桂冠詩人弗洛斯特(Robert Frost)讚賞,並與英國諾貝爾獎詩人艾略特(T.S.Eliot)交流的葉公超,世人對他以問為答的名士作風毀譽不一。全世界第一個研究中西比較文學的大師吳宓,他最愛中國小說《紅樓夢》和英國雪萊的詩,認為雪萊說的愛情如燈光,不會因為照兩個人而減少光輝,可以應用於寶玉對黛玉和寶釵的愛情;他身體力行,也得到不同的毀譽。但他認為文學高於生活,因為文學是濃縮的生活:哲學是汽化的生活,詩是液化的生活;小說是生活的固體化,戲劇是生活的爆炸化。而使文學通俗化、散文政治化的則有陳福田,他喜歡的《傲慢與偏見》說明他的功利主義思想,《憤怒的葡萄》則說明了他的人民大眾觀點,他主編的《大一英文》卻宣揚了美國自由民主的觀念;不過美國“自由”中國化,成了做好事的自由,美國“民主”的中國化,卻成了智者和能者的統治。而對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的是錢鍾書,他講的課能化科學為藝術,使散文有詩意,是年輕一代的學術大師。

文學院曆史係的大師首先是陳寅恪,他提出獨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代表了聯大一代大師的品格。當蔣介石要求中央研究院選“教育部長”為院長時,陳寅恪不同意,說研究院選院士不是為蔣先生選秘書,表現了他的獨立精神。他是第一個通讀德文馬克思《資本論》的中國學者,卻反對機械照搬馬克思主義,可見他的自由思想。他研究曆史,提出以詩證史的方法,他在詩中說:“玉顏自古關興廢”,說明帝王的寵幸往往關係到朝代的興衰,因此研究楊貴妃的問題是唐代盛衰的關鍵。他寫了一本《柳如是傳》,也是從“玉顏”的側麵來分析明清之交的文化精神的。法國哲學家巴斯卡魯講到羅馬大將安東尼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史實說:假如埃及女王克莉奧佩特拉的鼻子長了一寸,古羅馬的曆史就要改寫,可見“玉顏興廢”之說,不但是在中國,而且在西方也有例證。不過與羅馬大將同時的漢武帝,雖然也愛“傾國傾城”的李夫人,卻為了江山而犧牲了美人,他寫了一首《落葉衰蟬曲》,也隻是“以詩證史”了。

詩詞可以為曆史作證,曆史又可以為哲學作證,哲學卻是曆史的總結。如《三國演義》開始所說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小說家對曆史的哲學觀。而聯大能用簡潔明了的文章說明錯綜複雜的哲學的大師是馮友蘭。如馮先生把孔子的政治哲學總結為“禮樂之治”,又把“禮”概括為對自然界外在秩序的模仿,而“樂”則是模仿自然界內在的和諧,這簡單地說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就是“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而西方哲學卻研究人與自然的矛盾鬥爭,就是人征服自然的“人定勝天”的哲學。在聯大研究西方哲學的有能把簡單問題深入複雜化的金嶽霖。由此可見聯大兼容並包的學術精神。

中國文學係的詩人兼研究《詩經》、《楚辭》的大師聞一多,散文大師朱自清,小說大師沈從文,前麵已經講到。外國語言文學係的名師則有20歲在美國出版英文詩集,得到美國桂冠詩人弗洛斯特(Robert Frost)讚賞,並與英國諾貝爾獎詩人艾略特(T.S.Eliot)交流的葉公超,世人對他以問為答的名士作風毀譽不一。全世界第一個研究中西比較文學的大師吳宓,他最愛中國小說《紅樓夢》和英國雪萊的詩,認為雪萊說的愛情如燈光,不會因為照兩個人而減少光輝,可以應用於寶玉對黛玉和寶釵的愛情;他身體力行,也得到不同的毀譽。但他認為文學高於生活,因為文學是濃縮的生活:哲學是汽化的生活,詩是液化的生活;小說是生活的固體化,戲劇是生活的爆炸化。而使文學通俗化、散文政治化的則有陳福田,他喜歡的《傲慢與偏見》說明他的功利主義思想,《憤怒的葡萄》則說明了他的人民大眾觀點,他主編的《大一英文》卻宣揚了美國自由民主的觀念;不過美國“自由”中國化,成了做好事的自由,美國“民主”的中國化,卻成了智者和能者的統治。而對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的是錢鍾書,他講的課能化科學為藝術,使散文有詩意,是年輕一代的學術大師。

文學院曆史係的大師首先是陳寅恪,他提出獨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代表了聯大一代大師的品格。當蔣介石要求中央研究院選“教育部長”為院長時,陳寅恪不同意,說研究院選院士不是為蔣先生選秘書,表現了他的獨立精神。他是第一個通讀德文馬克思《資本論》的中國學者,卻反對機械照搬馬克思主義,可見他的自由思想。他研究曆史,提出以詩證史的方法,他在詩中說:“玉顏自古關興廢”,說明帝王的寵幸往往關係到朝代的興衰,因此研究楊貴妃的問題是唐代盛衰的關鍵。他寫了一本《柳如是傳》,也是從“玉顏”的側麵來分析明清之交的文化精神的。法國哲學家巴斯卡魯講到羅馬大將安東尼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史實說:假如埃及女王克莉奧佩特拉的鼻子長了一寸,古羅馬的曆史就要改寫,可見“玉顏興廢”之說,不但是在中國,而且在西方也有例證。不過與羅馬大將同時的漢武帝,雖然也愛“傾國傾城”的李夫人,卻為了江山而犧牲了美人,他寫了一首《落葉衰蟬曲》,也隻是“以詩證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