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序言

匆匆的二十四小時,更匆匆的一日三餐。

這是如今大多數人的真實生活寫照。為了應付繁忙的工作,人們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而留給每一餐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有時幹脆就省略了。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子就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見飲食絕不是止於為生存而已。飲食的真諦,更關乎生活,關乎生命,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飲食,是生活中最需要細致的事情,我們一定不要去潦草行之。

在談論一場“完美食光”對於我們究竟有何種重要意義之前,先說說美食給予了我們什麼。如今,對於“治愈美食”的口號,想必大家早有耳聞。一道美食,或者精致,或者簡單,起於唇齒舌尖、經喉頭、達胃腸,這一路走來,食材本身填補了我們的轆轆饑腸,而其味道則是真真正正地讓我們走了一回心,時有愉悅歡欣,時有憂鬱悲傷,其中滋味幾番,食者體會最深。無論如何,能留在心底的味道,總是在某個瞬間蘇醒,提點著我們一二。

何為完美食光,個人理解,與“趣食”頗為貼合。不隻是品美食,還要成美食,品美食有趣,成美食更是有趣。

不管你承認或不承認,人總是不安分的。天生的獵奇感從不會因為生活是平淡無奇還是起起落落而真正地偃旗息鼓。工作與生活,兩者皆取狹義(在外工作和居家生活),彼此互不包含。工作或精彩激烈,或平淡無波瀾,或潦倒狼狽,總之都請保留一份獵奇感放到生活中,並使其作為生活的調劑,而這一份獵奇可以先從下廚開始。

俗話說,廚房中無小事。下廚,絕不隻是切菜、開火、炒菜以及關火這麼簡單。於個人而言,廚房比工作更需要多安放一份獵奇感,其可把玩的時間更長,空間更大。烹飪出一道美食,無論從食材的細致選購、調味的計較斟酌、改刀的恰當處理、烹飪火候的理解掌握,都是一種學問,若是行之草草,並粗暴地給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那是相當不明智的。

初下廚房,多有狼狽之處也是自然,若是因此而氣餒和卻步真的是大可不必。在生活中,從來沒有誰天生就比別人高明,凡事皆逃不過“章法”二字,而“章法”則又多生於勤奮刻苦。一次次的練習,慢慢地由陌生到熟悉,由絲毫無頭緒到胸中有丘壑,不覺中便已找到了烹飪的普遍法則,烹出的食物越來越有模樣,越來越有味道。

有一句常說的話:人,行走在江湖上,隻為混口飯吃。無論如何,再努力工作,終究還是要歸於生活。生活中,有自己,有家人。如果你能親手烹飪出一道道美食,來犒賞自己,來招待家人,而這一餐美食,既愉悅了家人,也肯定了自己。優哉遊哉,這種得意的生活更近於生活本身。

為了您的“完美食光”,為了您的“得意”,我有美食小劄一本,可供君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