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林業發展概況
江蘇省一直高度重視沿海林業的發展,隨著林業建設的持續有力推進,沿海林木覆蓋率的提高、濕地資源及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截至“十一五”期末,江蘇省沿海地區林木覆蓋率已達到15.5%,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生態防護林體係,沿海岸基幹林帶已基本合龍,縱深防護林帶建設也穩步推進。沿海濕地總麵積達6521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的1br4.江蘇沿海地區有自然保護區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即鹽城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沿海地區自然保護區總麵積的91.5%,主要分布於沿海岸線一側。江蘇人多地少,增加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不能占用農田,因此,沿海灘塗將是林業發展的主戰場。“十二五”期間,沿海灘塗治理將作為綠色江蘇建設的主戰場。根據江蘇沿海開發規劃和“綠色江蘇”規劃的要求,預計至“十二五”期末,江蘇沿海地區將發展高效林業50萬畝,林木覆蓋率將達到21%。
江蘇沿海地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和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地帶,屬於濕潤的季風氣候區,由於受土壤鹽分等非地帶性生態因素所製約,森林自然形成困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曆年營造沿海防護林,樹種逐漸增多,其中刺槐種群發展最快,成為先鋒樹種。在經過改良的立地上引種栽培了較多的樹種,如烏桕、白榆、白蠟、臭椿、黃連木、泡桐、香椿、苦楝、榔榆、絲棉木、紫穗槐、檉柳、木槿、櫸樹、雜交柳、南方型速生楊樹等闊葉樹種;側柏、水杉、鉛筆柏、黑鬆、柳杉、中山杉、黑赤鬆、龍柏、杉木等針葉樹種;銀杏樹、棗樹、梨樹、蘋果樹、桑樹、核桃(薄殼山核桃)樹、剛竹、淡竹、桂竹等經濟樹種。
小貼士
沿海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區內台風、風暴潮和海煞等自然災害頻繁,因而發展沿海造林,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提高沿海地區人民生活質量、保障沿海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沿海綠化不僅是江蘇沿海開發的生態要求,也是建設“綠色江蘇”的重點和難點。長期以來,江蘇沿海林業發展麵臨“一多三少”(鹽分多,適生林木樹種品種少,配套技術少,資金投入少),使得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難見林”。隻有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加大資金投入,在樹種及林木良種選擇方麵把沿海防護林的栽培和管理作為主攻目標,圍繞品種選育、技術研發、試驗示範三大任務,選育耐鹽堿適生品種,同時形成一批耐鹽經濟植物的配套技術,才能為江蘇沿海林業及生態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