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某地一個富家子弟,自以為祖業豐厚,家財萬貫,自可無憂無慮地享受一生。於是,父母雙亡後,他雖成了家,但既不讀書考學,又不經商獲利,更不屑於春耕秋收,一年到頭,隻會花天酒地。妻子多次勸他,他隻當耳旁風。就這樣,祖上的家業數年間被他揮霍殆盡,終於坐吃山空,一貧如洗。
這一年春節前,眼見別人家殺豬宰羊,歡天喜地,而他家卻少米無柴。除夕那天,家家戶戶“新桃換舊符”,忙著貼春聯,他也找出塵封多時的筆墨紙硯,寫了副春聯貼在自家門上:
行節儉事過淡泊年孰不知這“節儉”“淡泊”,對他來說,實在是無可奈何之舉啊!
妻子見了,乘機說:“我為您再添兩個字如何?”
這時,他再也沒有理由拒絕妻子的話。於是,妻子接過筆來,把春聯改成:
早行節儉事不過淡泊年上、下聯僅僅各添一字,成了一副流水對,“早行節儉事”與“不過淡泊年”構成了因果關係,既諷又勸。
到了這個地步,丈夫終於受到感動,便與妻子商議,從明年,不,從明天開始,著手準備一個正經營生,發家致富,並勤儉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