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還是初中學生的時候,寫過兩篇小說,發表在學校的《育德月刊》上。這兩篇小說揭露了舊社會舊道德的罪惡,宣揚了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新的道德觀念。從中可以看出,五四新文化運動深深地影響著孫犁這個文學青年,他要以文學為武器,參與變革社會的偉大鬥爭。
從上麵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冀中農村出生的孩子,在社會風雲的影響下,經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具備了深厚的文學修養,樹立了正確的文學觀念。一旦具有適宜的土壤,這粒文學種子,一定會發育成一棵文學的參天大樹。
中學畢業以後,孫犁無錢繼續升學。他懷著當作家的願望,來到北京謀生。他遵照父親的意見,報考過郵政局的職員,結果未被錄取。於是,他在大學聽講,到圖書館看書,給報章雜誌投稿,過著十分清苦的流浪生活。後來,托人在市政府工務局謀到了一個書記員的位置,但很快就被擠掉。以後又在一個小學裏當事務員。這些僅是他謀生的手段,他的興趣和愛好完全在文學方麵。他閱讀左聯出版的各種刊物,閱讀進步書籍,《文學月報》、《北鬥》、《奔流》,他幾乎是每期必買的。他就是帶著這些雜誌上班,晚上又帶著這些雜誌回到寓所夜讀。孫犁在回憶這段生活時說:“各種藝術都要去接觸,饑餓了就掏出剩下的幾個銅板,坐在露天的小飯攤上,吃碗適口的雜菜燴餅吧。”“有一陣子,我還好歌曲,因為民族的苦難太沉重了,我們要呼喊。”在北京期間,他寫過不少東西,但多數沒有被采用,隻在《大公報》上發表了一首詩和一篇一千五百字的短文,在那首詩裏,孫犁揭示了“一部分人正在輸血給另一部分人”的嚴酷事實。這是孫犁在文學事業上跨出的第一步,是他第一次小小的收獲。
1936年,蘆溝橋事變前一年,孫犁由同學介紹來到安新縣同口鎮當小學教員。同口是白洋澱的一個大鎮。孫犁在這裏一麵教書,一麵繼續關心中國新文藝的發展,閱讀大量新出版的作品。
蘆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侵略者把魔爪很快伸到了孫犁可愛的家鄉。孫犁這個一心想當作家的青年,走向了抗日戰爭的偉大戰場。
1938年春,孫犁參加了呂正操領導的人民自衛軍的抗日政府。抗戰爆發以後,冀中平原沸騰了,人民揭竿而起。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冀中抗日根據地,展開敵後武裝鬥爭。孫犁以文學為武器,參加了這場偉大的鬥爭。他所做的第一件工作是編寫了《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的小冊子,指導敵後的抗日宣傳工作。接著他又選編了《海燕之歌》,搜集國內外的進步詩歌,彙編出版,激勵人們的抗日鬥誌。他選編了《現實主義文學論》,將他前幾年學習的社會科學和革命文學理論整理摘錄出版。在《冀中導報》上,孫犁又發表了《魯迅論》。這樣,以魯迅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通過孫犁得到宣傳和發揚。
除了用筆參加戰鬥,孫犁在冀中根據地還做了一些實際工作。他在深縣的抗戰學院當教員,主講抗戰文藝,並受院長楊秀峰委托為學院寫了校歌。在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的日子裏,孫犁還帶領劇團,串鄉演出。不久,他被分配到晉察冀通訊社工作,來到邊區機關的所在地阜平,當了記者。阜平山區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山窮水惡,地瘠民貧,常常食不得飽。孫犁後來回憶說:“我們想起來,那在全中國,也算是最窮最苦的地方。好年月,農民也要吃幾個月的樹葉……但是阜平,在我們這一代,該是不能忘記的了,把它作為搖籃,我們在那裏成長。那裏的農民,砂石,流水,紅棗,哺育了我們。”孫犁還說:“關於晉察冀,我們在那裏生活了快要十年。那些我們吃不下飯的時候,送來一碗爛酸菜;在我們病重行走不動的時候,替我們背上了行囊;在戰鬥的深冬的夜晚,給我們打開門,把熱炕讓給我們的大伯大娘們,我們都是忘記不了的。”(《吳召兒》·《孫犁文集》第一卷)
在晉察冀,孫犁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可歌可泣,壯麗火熱的鬥爭,成為他創作的取之不盡的源泉。他“寫了一些短小的文章,發表在那時在艱難條件下出版的報紙期刊上。
它們都是時代的倉促的記錄,有些近於原始材料。有所見聞,有所感觸,立刻就發表出來,是璞不是玉。生活就像那時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隨手可以拾到的碎小石塊,隨便向哪裏一碰,都可以迸射出火花來。”(《在阜平——〈白洋澱紀事〉重印散記》)正如孫犁自己所說的,這些作品“有所見於山頭,遂構思於澗底,筆錄於行軍休息之時,成稿於路旁大石之上,文思伴泉水淙淙,主題擬高岩而挺立。”這些作品向人們展示的是他的生活經曆,他的所見所聞中人間最善良、最美好的東西。
孫犁的創作大致可分為前後兩期,在這五十餘年的文字生涯中,他曾停筆達二十年之久。1955年以前,是他創作的前期,文化大革命以後是他創作的後期。前期創作以小說為主,兼及散文,後期則以散文為主。前期的散文大都寫他自己的經曆,個人的所見、所聞,富有抒情味,後期的散文大都寫他對過去的回憶,他的所感、所思,富有哲理。
孫犁前期的散文數量並不多,這一時期留下來的作品,有《識字班》、《投宿》、《遊擊生活一星期》、《白洋澱邊的一次鬥爭》、《相片》、《天燈》、《張秋閣》、《“帥府”巡禮》、《織席記》、《采蒲台的葦》、《一別十年同口鎮》、《王香菊》等三十餘篇。孫犁把創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小說上。不過,孫犁的小說以散文化著稱,他早期創作的《白洋澱紀事》中的一些作品,很難以嚴格的小說與散文的界限加以區分。《一天的工作》、《邢蘭》、《新安遊記》等不少篇,確是可以作為散文看待的。因為孫犁的散文和小說,在不同中又有著許多相同的地方:寫的是冀中平原上的人和事,也是作者親身經曆的人和事,語言樸實、清新,筆端流露出真摯誠懇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