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孫犁,中國現代著名作家,1913年5月11日生於河北安平。原名孫樹勳。
早年在保定育德中學讀書期間開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發表文學習作。
1933年高中畢業後無力升學,到北平流浪,為了謀生先後在市政機關和小學校當職員。1936年到安新縣同口鎮的小學校教書,白洋澱一帶人民的生活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幾十年來“白洋澱題材”一直貫穿於他的文學創作。
1937年冬參加抗日工作,曾編印出版革命詩抄《海燕之歌》,在《紅星》雜誌及《冀中導報》副刊發表論文。1939年調晉察冀通訊社,編輯晉察冀最早的文藝刊物之一《文藝通訊》,並編寫出版了《論通訊員及通訊寫作諸問題》。此後,在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擔任編輯和教員。1941年在冀中區編輯《冀中一日》時曾寫過一本輔導文學青年的基礎文藝理論小冊子《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即後來的《文藝學習》,在輔導青年寫作方麵作出了不少貢獻。1944年到延安,在魯藝工作和學習。這時發表了反映冀中白洋澱軍民抗日鬥爭生活的優秀短篇小說《荷花澱》,受到廣泛好評。
1949年後在《天津日報》社任編輯,不久被選為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寫出了著名的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和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等。這些作品仍以冀中平原為背景,但在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具體的社會風情描述上都更為細致深入和豐滿,文學批評觀點也趨於成熟,出版了有鮮明見解的《文學短論》。1956年開始患病,以後創作減少。1958年短篇小說集《白洋澱紀事》出版,在讀者中流傳較廣、影響頗大。
1976年以後,曾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主席、名譽主席,常有散文和詩作發表,還寫了一係列“芸齋小說”。此時的作品結集為《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等等。孫犁的作品從許多方麵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風俗畫麵,以明麗流暢的筆調刻畫了眾多勞動者,尤其是農村青年婦女的形象,形成了他樸實深沉、優美淡雅的文風。他的創作風格及一些學習和模仿孫犁風格的中青年作家群常常被人稱為“荷花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