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真的故鄉隻能在夢裏了。
外常譏諷中沒有想象力,這是不妥的。我以為不但有豐富的想象力,有時還是頗具幽默感的想象,比如鬧得沸沸揚揚十幾年的官員公示財產就是其中的一例。這種事也能想出來?我時常納悶,簡直是異想天開。據說外官員早就公示財產了,可那是外。在中有一種行為方式可能被大多數忽略了,就是做什麼新鮮事往往從小孩開始,在小孩的寄托著我們無窮的希望。比如提倡文明用語,首先想到的是在校學生,與無關。比如防火防震演習,也是從學校做起。即使足球搞不去了,也有偉說從娃娃抓起。說到足球想起一個笑話,有一對搞對象的小資,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連新房都買好了,可準新娘發現準新郎喜歡看足踢球,於是分手了,理由是你連中足球也看,看來品味不會太高——中的娃娃真是害了這一對幸福的戀。即使外族入侵,我們也指望童子殺敵,所以有了《小兵張嘎》《毛信》《王二小》這些家喻戶曉的經典紅故事。基於這樣的思維方式,所以我提議真的要搞財產公示的話,絕不應該從做起,而是要從娃娃開始。但具體操作起來卻有點為難了,是中學生、小學生,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呢?我覺都不妥,假如從幼兒園小朋友開始吧,每個小孩或多或少有了一些私財產,像逢年過節收到的壓歲錢,有的數額還不少,有的名下有父、祖父買的商品房或豪宅,甚至有的雖在讀幼兒小班,可大名已經列在某單位的工資花名冊中了。凡此種種,出於社會誠信氛圍尚未營造出來,信息機製也不完善,因此無法從他們做起。那怎麼辦呢?為此叟鄭重建議,公示財產應該從剛出生的光著的赤條條來了無牽掛的嬰兒做起,想必如賈寶玉那樣生來就帶著價值連城的寶玉的畢竟極少。從嬰兒首先公示財產這個方法好是好,但能否真正實行,作者也沒有多大把握,許多東西小時候能執行,一大就難說了,理論覺得不錯,但一遇到實際況往往就卡殼。例如,我們在教育孩子火災逃生時,他們用毛巾捂著,匍匐在地爬行前進,把被單斯條狀結繩子,從窗戶中下樓,可是真遇到火災,有用喇叭命令道:“讓領導先走”,哪又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