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玩而笑之集 158.從詩歌的複合意境說開去(1 / 1)

二、玩而笑之集 158.從詩歌的複合意境說開去

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妙之處,在於創造出一個獨立於現實之外的世界,即審美客體,這就是為詩評家津津樂道的中國詩歌是表現而不是再現,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模仿而是再創造。唐人稱之為意境,後人也大體沿用此說。就大多數詩來說,它所創造的獨立世界是一個層麵的,即一重意境。倘若依托這個意境,又生發出另外一個意境來,便是複合意境,不知道專業的評論家們是如何定義它的,我反正喜歡這樣稱呼。打個比喻,這就像《聊齋》中有一篇說的,一個人在夢裏又做了另一個夢一樣。

詩聖杜子美的《月夜》便是複合意境的佳作。原詩如下: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杜甫當時被叛軍拘留在長安,詩人對月思念遠在鄜州的妻兒,於是想象出妻子也在月下思念,凝視一輪皎月的情景。倘若僅此,此詩也就平常了,可是最後兩句,推出了另一番境界。詩人想象著妻子在月下幻想什麼時候夫妻見麵,雙雙依窗,讓月亮把兩人臉頰上的淚水照幹,這是多美的境地。這裏營造的第二重意境,給人增添了更美的藝術效果。

本來以為這麼高超的藝術手法,隻有到了詩歌發展的成熟階段唐朝才會有的,隻有如杜甫這樣的藝術大家才會運用的。可看了《詩經·周南·卷耳》篇才知道滿不是這回事,在詩歌的童年階段,一個業餘作者也會運用。全詩如下: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雲何籲矣!

這首詩的第一意境裏,描寫了一位女子在采卷耳時,因為思念遠方的親人(估計是丈夫)而心不在焉的樣子,筐子也沒裝滿,就放在了路邊。後麵的三節便是第二意境,是她想象中丈夫困頓的情景。如果說,杜甫《月夜》中的第二意境隻有月下見麵流淚一個場景的話,那麼《卷耳》的第二意境則複雜的多,分別有崔嵬、高岡、砠三個場景及男主人公三處不同的表演內容,逐步轉移、深入,且內容豐富。仔細吟詠,我以為就複合意境來說,《卷耳》的藝術魅力在《月夜》之上。

寫到這裏,觸動了我對文藝作品創作的一些看法。《國風》的作者裏,是沒有專職寫詩的,心裏想到哪兒就吟唱出來,被周朝的采風人聽到了,就記錄下來成為詩歌。所以,真正的文學作品來自於民間,普通百姓既是文學作品的欣賞者,更是文學作品的創作者。有一種的提法很滑稽,說是為人民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好像人民群眾是繈褓裏的嬰兒,等著藝術家們送來營養豐富的奶粉,其實大可不必,平民百姓自身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食糧。杜甫的《月夜》也不是在掛了詩聖的名頭後才寫出的,他寫這首詩的時候,連小命都朝不保夕,他也不可能像當今的大詩人們坐在總統套間裏,優雅的構思推敲。藝術來源與生活,平民才是藝術的主人。

周朝人不知道開不開博客?如果要開的話,我以為周天子是不會頒布什麼敏感詞語的,更不會因為詩句的反動而對作者跨省追捕。他所做的,就是讓民間草根詩人們自由的發揮,他還派人收集這些自由的腔調,從中聽出百姓的喜怒哀樂。當然,他也有一幫禦用詩人,不過那幫禦用詩人不會獨霸詩壇,控製別人的喉嚨,而是忙乎著宮廷的《雅》和《頌》,大家相安無事。正因為這相安無事,才構成了風、雅、頌並駕齊驅,成就了《詩經》的博大和輝煌。現在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大力發展文化,真要發展的話,那就是給老百姓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文藝創作說到底是心靈自由,精神解放的產物,而不是像辦喜事,要花大錢,講排場。至於那幫拿工資的詩人、作家們專心於自己的雅和頌就行了,別對別人說三道四。隻要有靈魂的自由,不愁文化不繁榮。

2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