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永州二寺》一文的末尾有這樣一段:“他(柳宗元)的《與崔策登西山》有雲:‘蹇連困顛踣,愚蒙怯幽眇。非令親愛疏,誰使心神悄?偶茲遁山水,得以觀魚鳥。吾子幸淹留,緩我愁腸繞。’詩意先敘貶逐之苦,使自己閉塞得連精深奧妙的道理也害怕領會,下兩句隱喻孤獨帶來的愁悶,因而希望崔策能長留於此,以消解他的百結愁腸。這詩是廢居八年後作的,但崔策是不可能長留的,最後還是離他而去,宗元曾作序送他。詩人也更為寂寞了。人有時需要寂寞,然而寂寞過久,那滋味也是難以經受的,何況是詩人!”父親這裏評介柳宗元是寂寞的,因他自己有深切的感受。父親晚年因種種原因是非常寂寞的,但也正因為“有時需要寂寞”,才寫出了那麼多至今都頗受讀者喜愛的文字,“然而寂寞過久,那滋味也是難以經受的”,何況是像父親那樣“聰明,有才氣”(王任叔在父親二十三歲時對他的評價)的作家,所以他會得憂鬱症;但也正因為“寂寞”“憂鬱症”的煎熬,他的文字才更孤傲、通達,他的評論也更銳利、深刻;也更迫使他勤於筆耕,視寫作為生命、為唯一樂趣,才留下這飄逸著筆墨清香的600萬文字,並湧動著愈久彌香的生命力!
最後,錄此書封底的一段或許出自父親親撰的文字,作為對此書的簡介:
韓愈、柳宗元,為中唐文壇的兩大巨擘,合作推動的古文運動,波瀾壯闊,唯陳言之務去,一洗雕琢駢儷、理氣不足的六朝文風,文起八代之衰。
詩作方麵,韓詩詭奇、跌宕,後世以為晦澀、然亦另辟蹊徑,骨力盡現;柳詩清高、悠遠,將山水詩發揚光大,成一代的風流,亦世無異議。
本書即以詩作為主,貫串韓、柳的生平事、升沉起落、以簡短有力的篇幅、縷縷細述,力求重現詩人的人格麵貌。
今天正是父親辭世8周年紀念日,願此文化作縷縷青煙,飛往另一個世界的父親膝前!
2015年7月15日
書中《永州二寺》一文的末尾有這樣一段:“他(柳宗元)的《與崔策登西山》有雲:‘蹇連困顛踣,愚蒙怯幽眇。非令親愛疏,誰使心神悄?偶茲遁山水,得以觀魚鳥。吾子幸淹留,緩我愁腸繞。’詩意先敘貶逐之苦,使自己閉塞得連精深奧妙的道理也害怕領會,下兩句隱喻孤獨帶來的愁悶,因而希望崔策能長留於此,以消解他的百結愁腸。這詩是廢居八年後作的,但崔策是不可能長留的,最後還是離他而去,宗元曾作序送他。詩人也更為寂寞了。人有時需要寂寞,然而寂寞過久,那滋味也是難以經受的,何況是詩人!”父親這裏評介柳宗元是寂寞的,因他自己有深切的感受。父親晚年因種種原因是非常寂寞的,但也正因為“有時需要寂寞”,才寫出了那麼多至今都頗受讀者喜愛的文字,“然而寂寞過久,那滋味也是難以經受的”,何況是像父親那樣“聰明,有才氣”(王任叔在父親二十三歲時對他的評價)的作家,所以他會得憂鬱症;但也正因為“寂寞”“憂鬱症”的煎熬,他的文字才更孤傲、通達,他的評論也更銳利、深刻;也更迫使他勤於筆耕,視寫作為生命、為唯一樂趣,才留下這飄逸著筆墨清香的600萬文字,並湧動著愈久彌香的生命力!
最後,錄此書封底的一段或許出自父親親撰的文字,作為對此書的簡介:
韓愈、柳宗元,為中唐文壇的兩大巨擘,合作推動的古文運動,波瀾壯闊,唯陳言之務去,一洗雕琢駢儷、理氣不足的六朝文風,文起八代之衰。
詩作方麵,韓詩詭奇、跌宕,後世以為晦澀、然亦另辟蹊徑,骨力盡現;柳詩清高、悠遠,將山水詩發揚光大,成一代的風流,亦世無異議。
本書即以詩作為主,貫串韓、柳的生平事、升沉起落、以簡短有力的篇幅、縷縷細述,力求重現詩人的人格麵貌。
今天正是父親辭世8周年紀念日,願此文化作縷縷青煙,飛往另一個世界的父親膝前!
201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