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尖叫》裏那個女主人公今麗,在婚姻巨大的滑行慣性中昏昏欲睡,那一聲尖叫,仿佛一記響亮的耳光,把貌似完美無缺的生活,頃刻間打碎了。人性如易碎的瓷器,小心翼翼抱著,還是無妨的,這世上,不是情非得已,誰有勇氣用力一摔呢。
《刹那》寫的是一個女人的內心逃亡和回歸。曲折幽微處,亦是小說家筆力縱橫處。雖然看似平靜,內裏卻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東西在,令人不禁脊背上漸漸生出寒意。人生不易。有很多東西,是不能深究的。
或許是審美偏好的緣故,喜歡舊的東西。舊的人,舊的事,舊的光陰。相較於新,總覺得,舊的事物裏有一種悠長的時間的氣息,教人信賴,教人內心安寧。如果說小說也有色調的話,《舊院》的色調,應該是淡淡的琥珀色,流年似水,帶走了很多,也留下了舊院裏那些男人女人的斑駁心事。父輩祖輩們在人前端凝方正,又熟悉又陌生,我總是想悄悄切開一道縫隙,窺探他們在生活的重壓之下,不足為外人道的內心生活。
在《小米開花》裏,我其實是想寫出一個女孩子的隱秘心事,孤單的、敏感的,仿佛一根戰栗的琴弦,脆弱、纖細,輕輕碰觸,便錚然有聲。那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光曆險,懵懂茫然,在青春歲月裏陰暗孤僻的隧道中獨自摸索,青澀的疼痛,紛亂的時間的飛塵,對世事最初的想象和猜測,天真的執拗和貌似老練的世故……我試著慢慢打開那個小女孩緊閉的內心。沒有人知道,那個小小的鄉村女孩內心經曆過什麼。在小說裏,她的父母,她的兄嫂,她的諸多親人,都在她的緊閉的籬笆牆外,誰也不曾真正走近過半步。小說結尾,小米哭了。然而,這淚水不是那淚水。是苦澀還是甜美,除了小米,誰也不會有機會嚐到這淚水的滋味。
《燈籠草》裏的小燈,心事明明滅滅,似有還無。我喜歡在那些人性的邊界處小心翼翼地遊走,微妙的、驚險的、戰栗的,有一種糾結於毀滅和新生之間的審美的力量,仿佛懸崖上恣意綻放的罌粟花,有多麼絕望就有多麼美麗。我敢說,小燈的心事,幾乎是所有天下女子的心事。隻是我無意中代她說出罷了。
小說家是怎樣一種人呢?我理想中的小說家,應該是對生活,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充滿了熱情,還有好奇心。他們既是這個世界的旁觀者,又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菩薩低眉,冷眼熱腸,想試著勘破世道的隱情與人心的秘密。
寫盡天下人的心事。這是一個小說家近乎狂妄的野心吧。
還有《尖叫》裏那個女主人公今麗,在婚姻巨大的滑行慣性中昏昏欲睡,那一聲尖叫,仿佛一記響亮的耳光,把貌似完美無缺的生活,頃刻間打碎了。人性如易碎的瓷器,小心翼翼抱著,還是無妨的,這世上,不是情非得已,誰有勇氣用力一摔呢。
《刹那》寫的是一個女人的內心逃亡和回歸。曲折幽微處,亦是小說家筆力縱橫處。雖然看似平靜,內裏卻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東西在,令人不禁脊背上漸漸生出寒意。人生不易。有很多東西,是不能深究的。
或許是審美偏好的緣故,喜歡舊的東西。舊的人,舊的事,舊的光陰。相較於新,總覺得,舊的事物裏有一種悠長的時間的氣息,教人信賴,教人內心安寧。如果說小說也有色調的話,《舊院》的色調,應該是淡淡的琥珀色,流年似水,帶走了很多,也留下了舊院裏那些男人女人的斑駁心事。父輩祖輩們在人前端凝方正,又熟悉又陌生,我總是想悄悄切開一道縫隙,窺探他們在生活的重壓之下,不足為外人道的內心生活。
在《小米開花》裏,我其實是想寫出一個女孩子的隱秘心事,孤單的、敏感的,仿佛一根戰栗的琴弦,脆弱、纖細,輕輕碰觸,便錚然有聲。那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光曆險,懵懂茫然,在青春歲月裏陰暗孤僻的隧道中獨自摸索,青澀的疼痛,紛亂的時間的飛塵,對世事最初的想象和猜測,天真的執拗和貌似老練的世故……我試著慢慢打開那個小女孩緊閉的內心。沒有人知道,那個小小的鄉村女孩內心經曆過什麼。在小說裏,她的父母,她的兄嫂,她的諸多親人,都在她的緊閉的籬笆牆外,誰也不曾真正走近過半步。小說結尾,小米哭了。然而,這淚水不是那淚水。是苦澀還是甜美,除了小米,誰也不會有機會嚐到這淚水的滋味。
《燈籠草》裏的小燈,心事明明滅滅,似有還無。我喜歡在那些人性的邊界處小心翼翼地遊走,微妙的、驚險的、戰栗的,有一種糾結於毀滅和新生之間的審美的力量,仿佛懸崖上恣意綻放的罌粟花,有多麼絕望就有多麼美麗。我敢說,小燈的心事,幾乎是所有天下女子的心事。隻是我無意中代她說出罷了。
小說家是怎樣一種人呢?我理想中的小說家,應該是對生活,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充滿了熱情,還有好奇心。他們既是這個世界的旁觀者,又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菩薩低眉,冷眼熱腸,想試著勘破世道的隱情與人心的秘密。
寫盡天下人的心事。這是一個小說家近乎狂妄的野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