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太一心隻寫正確的故事,而慢待旁門左道、身體發膚與變態小我。再好的金鑾殿旁邊也得有廁所,城市沒有垃圾場就意味著處處是垃圾堆。人去了感官什麼都沒有,血液也是流動的,想成為榜樣和標本那是屍體。
沒太考慮為金錢寫作。這個真不是哪個生活中偉大導師教的。是天性。若說我不自量,那好,換句話說,那是文學本身教我的。
沒太覺得自己一直會寫。知道自己總有寫不動、寫不出來的那一天,但是很清醒地偷偷發現一個秘密,寫不動的那一天,可以有一個辦法讓人家盡量不忘掉你,那就是多扶持和幫助更年輕、更後進的人,不要跟年輕人爭風吃醋,爭名奪利,使大家由著對你文字的喜歡轉化為真正對你心性和品格的喜歡。
二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生命感到悲觀。說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有一些矛盾,原因在於我一直對生命感到悲觀。“一直”卻又“曾經”,這是不對的。
說不清為什麼。就像一個人知道空氣對於呼吸的重要,他想弄懂它,但是他什麼都看不到。
曾經有人就此問我:“你的生活有什麼坎坷嗎?”我說沒有(這要感謝上帝)。“你覺得生活還挺幸福嗎?”我說當然(因為我很容易知足)。他不客氣地看了我一眼:“那你就是作秀,精神撒嬌。”
這當然不對。他把“生命”同“生活”的概念弄混淆了。我對生命感到悲觀,並不是說我厭棄生活。反過來說也對,我熱愛生命,但我未必熱愛生活。況且,悲觀從來不是失意者獨占的權利。
對生命悲觀並不是說怕死。當然,一個人說他怕死,這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懼彼無成,愒日惜時”,我想,隻有浪費時間的人到頭來才真正怕死。一個珍惜時間並孜孜以求的勤奮黽勉的人,死對他不是終結,是靠近完美。
由此想到了時間。想到了相對論。我想,人的生命或許無法卓有成效地延長它的長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寬度和厚度,使它看起來變得立體一些。一個作家或藝術家,他的天然的操守和福祉在於:他必熱愛讀書,如此他接通了逝去時間的通道,與前輩生活形態與思想對話;他必生活在現實和當下,這是他生命個體賴以存在和運動的方式,是他現世的責任和底線;他也必然要想象和創造,他得以超前體察和生活在未知的人生領域,預見並瞻想邈遠的未來。如此,他活了八十歲的話,他可以說:我活了三倍於此的年歲。
也就是說,從上帝手中偷回一些派定之外的生命,這是作家、藝術家們的樂事。
三
生命的前提是自由,寫作也是。我喜歡自由地寫作。我寫作不一定是因為生活太沸騰、太廣闊,使得我要去反映它,有時候恰是因為現實世界太單調、太沉悶,我的心靈要衝破它的束縛,奔向另一個虛構的世界——或曰“空虛”,它同時也是另一種真實的世界,因為它確實存在。那麼,我覺得作家“關注”現實固然不錯,但不應反過來完全被現實給“關住”。我喜歡忠實反映現實的小說,但我也喜歡不忠實反映現實、甚至歪曲現實的小說。一麵鏡子映出了現實,說明它隻是工具而已;一泓清水映出了現實,它就跟上帝有關了。
沒太一心隻寫正確的故事,而慢待旁門左道、身體發膚與變態小我。再好的金鑾殿旁邊也得有廁所,城市沒有垃圾場就意味著處處是垃圾堆。人去了感官什麼都沒有,血液也是流動的,想成為榜樣和標本那是屍體。
沒太考慮為金錢寫作。這個真不是哪個生活中偉大導師教的。是天性。若說我不自量,那好,換句話說,那是文學本身教我的。
沒太覺得自己一直會寫。知道自己總有寫不動、寫不出來的那一天,但是很清醒地偷偷發現一個秘密,寫不動的那一天,可以有一個辦法讓人家盡量不忘掉你,那就是多扶持和幫助更年輕、更後進的人,不要跟年輕人爭風吃醋,爭名奪利,使大家由著對你文字的喜歡轉化為真正對你心性和品格的喜歡。
二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生命感到悲觀。說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有一些矛盾,原因在於我一直對生命感到悲觀。“一直”卻又“曾經”,這是不對的。
說不清為什麼。就像一個人知道空氣對於呼吸的重要,他想弄懂它,但是他什麼都看不到。
曾經有人就此問我:“你的生活有什麼坎坷嗎?”我說沒有(這要感謝上帝)。“你覺得生活還挺幸福嗎?”我說當然(因為我很容易知足)。他不客氣地看了我一眼:“那你就是作秀,精神撒嬌。”
這當然不對。他把“生命”同“生活”的概念弄混淆了。我對生命感到悲觀,並不是說我厭棄生活。反過來說也對,我熱愛生命,但我未必熱愛生活。況且,悲觀從來不是失意者獨占的權利。
對生命悲觀並不是說怕死。當然,一個人說他怕死,這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懼彼無成,愒日惜時”,我想,隻有浪費時間的人到頭來才真正怕死。一個珍惜時間並孜孜以求的勤奮黽勉的人,死對他不是終結,是靠近完美。
由此想到了時間。想到了相對論。我想,人的生命或許無法卓有成效地延長它的長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寬度和厚度,使它看起來變得立體一些。一個作家或藝術家,他的天然的操守和福祉在於:他必熱愛讀書,如此他接通了逝去時間的通道,與前輩生活形態與思想對話;他必生活在現實和當下,這是他生命個體賴以存在和運動的方式,是他現世的責任和底線;他也必然要想象和創造,他得以超前體察和生活在未知的人生領域,預見並瞻想邈遠的未來。如此,他活了八十歲的話,他可以說:我活了三倍於此的年歲。
也就是說,從上帝手中偷回一些派定之外的生命,這是作家、藝術家們的樂事。
三
生命的前提是自由,寫作也是。我喜歡自由地寫作。我寫作不一定是因為生活太沸騰、太廣闊,使得我要去反映它,有時候恰是因為現實世界太單調、太沉悶,我的心靈要衝破它的束縛,奔向另一個虛構的世界——或曰“空虛”,它同時也是另一種真實的世界,因為它確實存在。那麼,我覺得作家“關注”現實固然不錯,但不應反過來完全被現實給“關住”。我喜歡忠實反映現實的小說,但我也喜歡不忠實反映現實、甚至歪曲現實的小說。一麵鏡子映出了現實,說明它隻是工具而已;一泓清水映出了現實,它就跟上帝有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