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進行傾聽訓練(1 / 3)

當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後,就讓學生去接觸一些訪談類的電視節目及名著等,並讓學生在“聽”中享受語言,讓學生在“誦”中品味語言,在“說”中積累語言,在“寫”中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閱讀、寫作能力,並增強記憶力和想象力。

基於傾聽的設計,意味著傾聽是一種視角和眼光,彌漫、彌散和滲透於教學設計的方方麵麵,包括作業設計,已有的代表性實踐探索涉及到:

(1)改進作業形式,增加聽的作業。我們不妨經常在作業中增加一些聽的練習,如低年級可開展每天聽媽媽講一則故事,比一比誰講的故事最完整、最精彩,在班裏評選星級學生;中高年級學生可在家聽爸爸、媽媽講一些名人故事,在社區搜集一些傳說、民間故事,聽取一些社會新聞,開展社會小故事集錦比賽等。這樣做,既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增強他們相互間的交際能力,無形中也促進了學生聽的能力。

(2)改變布置作業的形式。一是把抄黑板上的作業要求,改為聽寫老師口述的作業要求;二是對一些家庭作業、實踐作業的要求,由教師口述,明確口述的遍數,並告誡學生不能相互詢問。這樣,學生都能靜下心來聽要求。久而久之,學生聽的習慣好了,聽的能力就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2.有效的傾聽訓練,需要有效組織

要義是創設基於傾聽的課堂文化,營造濃鬱的傾聽氛圍,讓學生體驗到相互傾聽的快樂:

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不失時機地創設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傾聽。當學生急於要發表自己的見解而欲打斷別人的發言時,應耐心地提醒他:“請等一下,耐心地聽一聽,也許這位同學下麵的發言會很精彩呢。”“比一比,看誰最懂得尊敬別人,能安靜地聽完別人的發言。”如發現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應及時地問他:“你聽清楚了嗎?能再說一遍嗎?”如果該生不能說清,應再找一名學生複述,請他再聽一遍,答對後可給予表揚,並婉轉地指出他的不足,鼓勵他改正剛才的錯誤。對認真傾聽的學生要多鼓勵,如:“你真是一名專心聽講、勤於動腦的孩子呀!”“真棒!你能綜合大家的見解,回答得真全麵。”對於表現特別突出或進步明顯的學生,應該號召全班學生通過語言和動作來讚揚他們。應使不同表現的學生都能品嚐到“認真傾聽”後所取得的成功與快樂。

3.有效的傾聽訓練,需要有效途徑

凡是有人說話的場合,都可以進行傾聽訓練。任何一個學科的課堂裏,也都能夠進行傾聽訓練。相對而言,語文教學的傾聽訓練,有比較係統的傾聽途徑和渠道的設計,包括口語交際、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等。

例如,作為傾聽訓練途徑的口語交際:

當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後,就讓學生去接觸一些訪談類的電視節目及名著等,並讓學生在“聽”中享受語言,讓學生在“誦”中品味語言,在“說”中積累語言,在“寫”中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閱讀、寫作能力,並增強記憶力和想象力。

基於傾聽的設計,意味著傾聽是一種視角和眼光,彌漫、彌散和滲透於教學設計的方方麵麵,包括作業設計,已有的代表性實踐探索涉及到:

(1)改進作業形式,增加聽的作業。我們不妨經常在作業中增加一些聽的練習,如低年級可開展每天聽媽媽講一則故事,比一比誰講的故事最完整、最精彩,在班裏評選星級學生;中高年級學生可在家聽爸爸、媽媽講一些名人故事,在社區搜集一些傳說、民間故事,聽取一些社會新聞,開展社會小故事集錦比賽等。這樣做,既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增強他們相互間的交際能力,無形中也促進了學生聽的能力。

(2)改變布置作業的形式。一是把抄黑板上的作業要求,改為聽寫老師口述的作業要求;二是對一些家庭作業、實踐作業的要求,由教師口述,明確口述的遍數,並告誡學生不能相互詢問。這樣,學生都能靜下心來聽要求。久而久之,學生聽的習慣好了,聽的能力就能得到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