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14號頻段測試海神站,頻段信號是否穩定”。
“海神站頻段一切正常”。
“站內全係統運行是否正常”。
“一切正常,如果能盡快發薪就更正常了”。
“……我會將您的需求上報,祝您工作愉快”。
這是郝磊每天早上的工作任務—與藍星華聯航空局進行遠程通訊。
關閉通訊器,郝磊靠著座椅,腳搭在控製板,緊緊的盯著屏幕,思緒卻不在工作上。
郝磊已經在海神站上工作了四年,做探測員到海神站站長,可以說是整個華聯晉升最快的員工了,但這種晉升並不是意味著他的能力有多大,而隻是沒人願意在海神站上任職站長。
海神站,是環海王星同步軌道運行的亞—4型空間站,建立於二十二世紀初期,是係內大探索時期的產物,從2117年的亞—1型3艙到2321的亞—4型12艙空間站,環繞海王星一個多世紀,見證了探索史上的輝煌與落寞。
現在的海神站僅僅隻有8個人,除了郝磊,一名關署的監察員和4名海神站工作人員,更重要的是四號艙的兩名記錄員,如果不是四號艙的記錄員,或許海神站會從亞—4型降至亞—2型空間站。四號艙雖然屬於郝磊的管轄範圍,但記錄員的工作報表是直接上報至華聯航天局總部,並非通過郝磊。
二十三世紀20年代以前,曆任華聯航天局局長都是從海神站四號艙這裏走出去的,同屆站長也隨著晉升至總部高層,但到了郝磊這一屆,雖然保留了四號艙,但是對於整個華聯來說,四號艙再也不是什麼重點項目,而華聯航天總局,也無法撤銷四號艙。
根據華聯航天局規定,每任空間站站長任職五年後便可以選擇連任或調離,但這個規定有個前提,那就是有人願意接手海神站站長的工作,否則的話原站長就得繼續任崗,直至退休。
而郝磊煩惱的也是這件事,華聯將整個發展重心轉移到了近日行星的發展,遠日項目一減再減,就連工資都拖了三個月了,全站除了四號艙的兩人,其他人都在托關係申請調離,而他也僅有一年時間了,如果不盡快找到願意接手的人,下一個五年會讓他的前途徹底毀掉。
雖然有很多的煩惱,郝磊也在本職工作上沒有一絲放鬆,檢查著海神站係統的運行情況,4年的工作讓他對於海神站每個地方都無比的熟悉,而海神站也平靜環繞著海王星。各種運輸艦在海王站處登記備案,無人采礦船開采著海王星的大氣和液態鑽礦,這些運輸艦會帶著這些壓縮氣體和液態鑽礦駛向穩定的太空工廠進行生產。
熊小米是負責海王星七號艙的工作員,是海神站僅有的兩個女孩之一,短短的頭發,穿著製服的身材並不苗條,但卻是海神站的開心果,七號艙是具體負責海王星的大氣變化監測,海王星無規律形成的小黑斑風暴每次會對投放的風電機組進行破壞,而海神站的電力係統完全依靠海王星風電機組的供應。每75個藍星日就需要會使用耐寒耐高溫的遠程無人機“巨疆—G3”操作搬運容電箱到海神站。
就在郝磊和熊小米按部就班的進行工作時,海王星一個小型黑斑風暴正在誕生,而距離海神站更換電池的時間還有兩個藍星日,小型黑斑風暴正在以每秒140米的距離向風電機組逼近,此時,如果不盡快將容電箱取回,兩天後海神站會徹底斷電關閉,哪怕此刻向華聯航天局求援,補給救援艦也需要3天才能抵達海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