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煉成佛(1 / 1)

這一次,孫猴子聽進去了。

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日常生活。我們的起心動念,決定了我們的因緣際會。

誰願意吃苦受累呢?好逸惡勞,更加舒服。但是舒舒服服的狀態,也就享受不到更高的快樂,成就不了更完善的自己。時間久了,人也荒廢了,二十來歲什麼都不堅持,三四十歲的時候滿口抱怨,覺得一切都是社會的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光是起心動念,有好的心念,遠遠不夠。就像那個男生學東西,看似興趣廣泛,但三分鍾熱情,很快懈怠。

興趣愛好反倒是最不重要的,甚至才華稟賦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牢固心誌。

人的心念,搖擺不定。趁著自己意誌還積極進取的時候,提早主動給自己加上約束。自己不夠堅定的時候,不妨借助外力。

讀一本沒那麼討好讀者的書,會學到真正有益的東西。交一個意誌堅定的好朋友,監督你做完一件事。給自己找個師父,嚴肅管教自己,能夠帶領自己走向更高的成就。

《西遊記》電視版對原著的改編裏,特別突出了一段對話,相當有大智慧。到了孫悟空和唐三藏都修成佛以後,孫悟空自己還不知道頭頂上沒了那個金箍,還懇求師父念一個鬆箍咒。三藏法師笑答,你摸自己的頭看看。

在原著裏,原話是:“當時隻為你難管,故以此法製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

取經後期,孫猴子已經變得聰明開竅,洞悉世事,寬和又有人情味了,不再是當年那個脾氣暴躁做事莽撞、喜歡炫耀到處惹禍的家夥了。

這如同喝茶的人,要提醒自己照規矩,雙手奉茶給他人,久而久之,自然習慣了禮讓,懷有謙遜之心。與人親近,他人也願意幫助你。

也好比學鋼琴的人,幼年勤練,覺得痛苦,多年功力積累,已經對譜子了然於胸,指法熟練無比,手指頭和旋律音符協調一體,可以自由隨心表達藝術了。此時此刻,反而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一隻野性難馴、放蕩不羈的猴子,也能修煉成佛,我們先天擁有人身,又當如何對待自己,不言而喻。

這一次,孫猴子聽進去了。

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日常生活。我們的起心動念,決定了我們的因緣際會。

誰願意吃苦受累呢?好逸惡勞,更加舒服。但是舒舒服服的狀態,也就享受不到更高的快樂,成就不了更完善的自己。時間久了,人也荒廢了,二十來歲什麼都不堅持,三四十歲的時候滿口抱怨,覺得一切都是社會的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光是起心動念,有好的心念,遠遠不夠。就像那個男生學東西,看似興趣廣泛,但三分鍾熱情,很快懈怠。

興趣愛好反倒是最不重要的,甚至才華稟賦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牢固心誌。

人的心念,搖擺不定。趁著自己意誌還積極進取的時候,提早主動給自己加上約束。自己不夠堅定的時候,不妨借助外力。

讀一本沒那麼討好讀者的書,會學到真正有益的東西。交一個意誌堅定的好朋友,監督你做完一件事。給自己找個師父,嚴肅管教自己,能夠帶領自己走向更高的成就。

《西遊記》電視版對原著的改編裏,特別突出了一段對話,相當有大智慧。到了孫悟空和唐三藏都修成佛以後,孫悟空自己還不知道頭頂上沒了那個金箍,還懇求師父念一個鬆箍咒。三藏法師笑答,你摸自己的頭看看。

在原著裏,原話是:“當時隻為你難管,故以此法製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

取經後期,孫猴子已經變得聰明開竅,洞悉世事,寬和又有人情味了,不再是當年那個脾氣暴躁做事莽撞、喜歡炫耀到處惹禍的家夥了。

這如同喝茶的人,要提醒自己照規矩,雙手奉茶給他人,久而久之,自然習慣了禮讓,懷有謙遜之心。與人親近,他人也願意幫助你。

也好比學鋼琴的人,幼年勤練,覺得痛苦,多年功力積累,已經對譜子了然於胸,指法熟練無比,手指頭和旋律音符協調一體,可以自由隨心表達藝術了。此時此刻,反而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一隻野性難馴、放蕩不羈的猴子,也能修煉成佛,我們先天擁有人身,又當如何對待自己,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