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上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其中百濟與日本(那時候叫倭)交好。司馬達等是私傳佛教,6世紀中葉百濟聖明王給日本欽明天皇送來金光燦燦的釋迦銅像以及幡蓋、經論,就算是佛教公傳。拜佛不拜,朝廷上進行了一場論爭,以至兵戎相見,蘇我氏滅物部氏。聖德太子攝政。他篤信佛教,注釋三經(法華、勝鬘、維摩),興建佛寺,以佛教為本統一國家。此後有幾代天皇歸依,佛教的接受由氏族轉至宮廷。到了奈良時代(710—794),以官寺為中心講求學問,鎮護國家,佛教更具有國家宗教的性質。但時間久了,官寺靡費,教團墮落,桓武天皇隻好一走了之,於794年遷都到京都,刷新律令政治。此後四百年,史稱平安時代。入唐求法,最澄和空海分別開創天台宗、真言宗,都離開城市,進入山林,與政治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但仍然標榜為護國佛教。佛教傳入日本以後從來是世俗的,受皇家掌控,沒有哪一個大寺高塔不是在政權的支持下拔地而起。
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體上與道教相互鬥爭,各自獨立。在日本,推古天皇下詔興佛,十年後又下詔敬神,兩頭不得罪;後來幹脆把神佛合一,外來的“蕃神”都成了土著“國神”的化身。這樣的合一並非日本發明。印度也合一,佛教混入了婆羅門教、印度教的神。神道沒有釋迦牟尼那樣的鼻祖,沒有教義,它不是普度眾生的宗教。神也有苦惱,奈良時代開始在神社境內興建寺院,叫神宮寺,和尚在神前念經,用佛的功力幫神解脫。神需要佛救濟,佛需要神守護,寺院也建立神社,由“護法善神”護衛佛法。聖武天皇(724年—749年在位)下詔造大佛,先在東大寺境內建八幡宮,以求造大佛順利。781年朝廷封八幡神為“八幡大菩薩”,把這個武神納入了外來的佛教,神佛一體化。佛教的佛作為神道的神顯現於日本,神其實就是佛,天照大神本來是大日如來,阿彌陀如來化身為八幡神。佛教受希臘神像的影響在犍陀羅開始造佛像,此舉後來興盛於中國,再傳入日本。平安時代以前,神道的神是無形的,沒有造像。神佛合一以後,神道也仿照佛像造神像。神道裏有佛,佛教裏有神,既禮佛,又敬神,形成了日本宗教的特色,也給日本人打下了什麼都信的根基。
似乎算不上融合,充其量混淆而已,這種狀態延續了千餘年。明治維新成功,新政府最早發出的號令是神佛分離,把神社置於內務省管轄。上古神道是人的本源性宗教,植根於自然,並不像基督教那樣布教,甚至強迫人信奉。推行神道國教化政策,全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廢佛毀釋運動,佛像佛具統統從宮中掃地出門,皇家跟佛教絕緣。奈良的興福寺本來與春日社合為一體,叫春日興福寺,分開就有了春日大社和興福寺。這些社寺所在的奈良公園遊蕩著好多鹿,腥膻難聞,原來春日社供的神是大老遠騎白鹿來這裏的,起初與愛護自然之類的說法並無瓜葛,倒是傳說有一個孩子用鎮紙誤殺了鹿,被毫無人性地活埋了。東京的景點淺草寺,山號叫金龍山,是東京最古老的佛寺。供奉聖觀音菩薩,年間來訪者多達三千萬,但參觀也罷,參拜也罷,都看不見本尊,因為是秘佛。據說像高五點五厘米,從河裏網上來的。就在淺草寺境內,略有點背靜的地方還有座淺草神社,祭祀的神就是從河裏撈起菩薩像的漁民兄弟和另一個看見菩薩像出家當和尚的人,他們是淺草寺的守護神。東京塔附近有一座增上寺,是德川將軍的家廟,明治維新後領地被沒收,開辟了芝公園。兩棟王子飯店所在也曾是增上寺的地盤。芝公園裏有神社,叫芝東照宮,本來是增上寺境內祭祀德川家康的,神佛分離後獨立。這就是近代以前神佛合一的殘影。過年時求福,離寺廟近就去寺廟,離神社近就去神社,似乎哪個都管事。拜神拍手鞠躬,禮佛雙手合十。神社的禮儀是明治以後才規定的,你若不知道如何是好,那就合掌吧。
朝鮮半島上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其中百濟與日本(那時候叫倭)交好。司馬達等是私傳佛教,6世紀中葉百濟聖明王給日本欽明天皇送來金光燦燦的釋迦銅像以及幡蓋、經論,就算是佛教公傳。拜佛不拜,朝廷上進行了一場論爭,以至兵戎相見,蘇我氏滅物部氏。聖德太子攝政。他篤信佛教,注釋三經(法華、勝鬘、維摩),興建佛寺,以佛教為本統一國家。此後有幾代天皇歸依,佛教的接受由氏族轉至宮廷。到了奈良時代(710—794),以官寺為中心講求學問,鎮護國家,佛教更具有國家宗教的性質。但時間久了,官寺靡費,教團墮落,桓武天皇隻好一走了之,於794年遷都到京都,刷新律令政治。此後四百年,史稱平安時代。入唐求法,最澄和空海分別開創天台宗、真言宗,都離開城市,進入山林,與政治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但仍然標榜為護國佛教。佛教傳入日本以後從來是世俗的,受皇家掌控,沒有哪一個大寺高塔不是在政權的支持下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