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並不是說產品不重要了。事實上,產品的體驗良好仍然是一個產品成功的必要條件,產品也仍然需要跟運營之間保持密切的合作,為運營提供足夠的彈藥。隻是到了這個時代,運營將會越發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勝負手”,甚至是,運營的策略和方向,也會更多地影響到產品方麵的調整和改動。
好比當年的團購,又或是像打車這樣的產品,在最熱門時,市場上充斥著成百上千個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產品。這當中,最後像美團和滴滴這樣的產品能夠殺出重圍,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是產品背後的運營。
(二)
從行業人才端而言,也存在著類似的趨勢。在互聯網的第一個階段,是完全不存在所謂“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這樣的職位的,當時,現在所有產品和運營們要做的事都被叫作“策劃”,基本都是一群最早在網上泡得比較狠,還算有點兒想法的人在做這件事,還根本談不上什麼專業技能。
而到了第二個階段,隨著產品的體驗越來越受重視,一個產品從設計到上線再到功能體驗的反複迭代打磨的整個工作過程,慢慢在很多互聯網公司被作為“產品經理”這樣一個獨立的崗位提了出來,“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薪水也開始一路水漲船高。此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樣的書火遍全行業,而行業也開始瘋傳“產品經理是離CEO最近的人”這樣的言論。所有這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一定程度上都在催生著產品崗的人才供給增大——雖然好的產品相對還是缺少,但純執行類的產品經理(即隻管實現老板的各類需求),事實上在供給端比頭幾年已經要多很多很多了。
但,到今天為止,整個行業對於“運營”的理解,仍然還是一團模糊。而好的運營,更是極度稀缺。
我眼中所謂“好的運營”,至少有3~5年以上經驗,熟悉內容、用戶、活動等各個模塊的運營手段,熟悉各類產品形態,有能力通過各種運營手段的組合拉升一個產品大部分的主要數據,同時還可以做到跟產品間的溝通無障礙,甚至可以出一些簡單的產品方案。
不誇張地講,在過去這一年裏,我見過的95%以上的團隊,都如饑似渴、不惜血本地想找這樣的人。而他們想找的這樣的人,放眼整個互聯網圈,在我自己認識的人裏,掰掰手指頭數數,滿打滿算可能也沒超過30個。
(三)
曾經,人們對運營的認知是片麵和有偏差的。比如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大多數人眼中,運營是跟推廣畫等號的。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運營是一件遠遠要比推廣複雜得多的事。
運營首先需要極強的執行力和大量對於細節的關注。例如,哪怕隻是推廣一堂課,作為一個運營需要考慮的可能就包括了:
注意,這並不是說產品不重要了。事實上,產品的體驗良好仍然是一個產品成功的必要條件,產品也仍然需要跟運營之間保持密切的合作,為運營提供足夠的彈藥。隻是到了這個時代,運營將會越發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勝負手”,甚至是,運營的策略和方向,也會更多地影響到產品方麵的調整和改動。
好比當年的團購,又或是像打車這樣的產品,在最熱門時,市場上充斥著成百上千個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產品。這當中,最後像美團和滴滴這樣的產品能夠殺出重圍,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是產品背後的運營。
(二)
從行業人才端而言,也存在著類似的趨勢。在互聯網的第一個階段,是完全不存在所謂“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這樣的職位的,當時,現在所有產品和運營們要做的事都被叫作“策劃”,基本都是一群最早在網上泡得比較狠,還算有點兒想法的人在做這件事,還根本談不上什麼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