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三個錦囊退司馬(2 / 2)

關銀屏在什麼地方?

穀壓  劉封並不是很確切的知曉,從之前報信將卒送回的情報後,關銀屏已經拆開了第一個錦囊,而接下來的兩個,是她們這一支偏師順利突圍的關健。

若是關銀屏拆了第二個錦囊,那麼她們的位置,應該南移到了扶風郡的駱峪口,這個地方是關中至漢中的三條通道之一,儻駱道的北入口。

——

儻駱道,全長210公裏,它和褒斜道、子午道一起,並稱為秦嶺三道。

南端接近漢中興勢一帶,有儻水流經而得名,北端為駱峪, 此路全程最短,但駱穀北線沒有河流溪穀,駱穀三嶺(沈嶺、衙嶺和分水嶺)一帶的道路狀況很是糟糕,不適合大軍通行。

在曆史上的興勢之戰中,曹爽帶著魏國大軍進攻漢中,走的就是儻駱道,結果被王平層層阻截,受阻興勢山黃金穀一帶,隨後,蔣琬、薑維等人率軍來援。

魏軍在南下途中,大量負責運輸的牛、馬、騾、驢等馱運牲畜因缺水而渴死,無奈之下,曹爽隻得征調數萬役夫為苦力運輸糧草,但其中又有很多人渴死了。

總之一句話,曹爽的軍隊在興勢之戰中,因饑渴和疾病付出慘重傷亡代價,隻能勉強逃回關中。這一戰後,曹爽聲勢大跌,隨即在與司馬懿內鬥中漸處下風。

大軍通行不易。

兵力不多的少數部隊能否通行,這要看事先的準備充分不充分。

劉封在給關銀屏的第三個錦囊中,就提到了讓關、鄂兩人在扶風郡成國渠一帶打打魏國的秋風,先將沿途的縣、亭、鄉裏打劫一番,繳獲足夠的輜重和騾馬,帶上可以支撐過穀道的飲水,這樣一來,漢軍南撤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關銀屏與劉封心意相通,在郿縣一帶遇上州泰阻撓之後,她即與鄂煥一起直撲扶風郡的郡治槐裏。

槐裏的位置並不是什麼戰略要地,由於距離長安不遠,魏軍在此,也並沒有駐紮多少兵力,因為根本沒有必要。

相比其他的郡治,槐裏隻有當地的郡縣兵不足三百餘人守衛,等漢軍一殺到,這些連輔兵都不如的家夥就幹脆跪在地上降了。

關銀屏輕鬆的入城,將槐裏城中存積的輜重等軍資能搬的全部搬走,要不是劉封約定的時間迫在眉睫,關銀屏恨不得將槐裏挖地三尺。

“夫人,過了前麵的樂原,就是長安了,我們要不要去走一趟?”鄂煥在離開槐裏城時,朝著東麵樂原的方向依依不舍。

長安,是大漢的故都,要是能有一支漢軍抵達灞橋上,那象征意義非凡。

關銀屏搖了搖頭,製止了鄂煥的不理智行為:“鄂將軍,長安城樓上,早晚都會飄起大漢的旗幟,或許,就在下一次。現在,我們要回轉駱峪口,與大將軍會師。”

出征在外,在敵境作戰,危險迭加。

關銀屏這些日子,連日不曾好好休息,連每個月的小日子都不準了,這會兒,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躺在劉封的懷裏,美美的睡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