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糜夫人:媳婦太多了,管不過來(3 / 3)

隻是,諸葛瞻現在才呀呀學步,諸葛果又遠嫁到了荊州,黃月英覺得,天快要塌下來了。

“孔明,你這是何苦,就算要報答先帝的恩情,這麼些年,你也盡力了,陛下他要掌權,就讓他掌去。”

諸葛亮身體虛弱,支撐不住隻能躺在榻上,歎息道:“月英,你還不知吾心,我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冒雪到隆中,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先帝駕崩之後,臣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曾發下誓言,這一世當以匡扶漢室、複興大漢為已任。”

“如今,大漢還未收複中原,朝中的事情,還需要吾來一一過問.....。”諸葛亮艱難的說到這裏,一口氣喘不上來,蒼白的臉色漲得通紅。

黃月英將諸葛亮扶住,泣聲道:“先帝,先帝,你心裏隻有先帝,可有我,可有瞻兒、果兒、喬兒,可有這個家。”

“說到報答帝的知遇之恩,你這些年所做的事情,還不夠嗎,非要以命來回報嗎?”

“要是先帝還在,妾身也不說什麼,但先帝不在了,陛下雖然認你為相父,但也隻是口頭說說,並沒有真把你當作父親來看待。”

“要妾身說的話,當初立儲你就不應該立他,而應該選元通......。”一說到劉禪,黃月英就氣不打一處來。

與劉備相比,劉禪就是扶不起的阿鬥,不可能培養成才。

諸葛亮就是忠君思想太重,非要執著於劉備的遺命,要是順從眾人的意見,改立劉封為帝,那蜀漢現在說不定已經占據半壁江山了。

諸葛亮聽黃月英言語無端,急聲製止道:“月英,千萬慎言,慎言,你不知道,就算我有那個心,元通當時怕也不會同意,他和我一樣,一心為了大漢。”

劉封這些年,在諸葛亮麵前,一副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忠君愛國做派,讓一向看人很準的丞相大人也走了眼。

黃月英氣道:“大漢,大漢,命都沒有了,還談什麼大漢。孔明,你老了,就聽我一句勸,複漢的事情,就交給元通他來辦,這些年來,你辦不到的事情,最後不都是他給你收尾的嗎?”

相比諸葛亮,黃月英與劉封的關係更加親密,以前是師母看徒弟,後來是丈母娘看女婿,這些年來,劉封和諸葛亮不好說的話,多由黃月英代為傳達。

“這話倒是在理,若是元通在,這朝堂上哪裏還會有爭執,那些宵小之徒,怕是連暗底下的小動作都不敢做。”

諸葛亮長長歎息一聲,對劉禪不僅不感恩,而且還猜疑自己感到很是心酸。

“好了,接下來,你就在府中好好養病,朝堂上的事,就轉交給蔣琬、費禕他們幾個,陛下的事情,我來和元通細說,聽他的主意,你不用管了。”

黃月英被諸葛亮的死腦筋氣倒,直接拿出了當家女主的作風。

諸葛亮已經五十多了,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段已經過去。

若是再這麼操心下去,早逝是必然的。

為了諸葛亮的身體,黃月英決定獨斷專行一次,她沒有諸葛亮那樣“舍小家顧大家”的胸懷,眼前的這個小家,是她全部的期許。

諸葛亮在外是權重位高的丞相,在家是妻管嚴,黃月英說一不二,況且這一次又是為諸葛亮的身體考慮,諸葛亮隻能放下諸事,安心養病。

朝堂上的各部官員找不到作主之人,又隱隱聽說皇帝要親政,遂紛紛跑到宮中,向劉禪討一個主意。

劉禪雖然曾拜譙周等人為師,但這些年荒廢慣了,根本沒有執政的本領。

陳祇、黃皓兩個跟班,現在資曆和能力都還尚淺,讓他們出出主意可以,要協助劉禪處理朝政,他們也沒有這個能力。

諸般煩心、難辦的事齊齊湧來,讓自以為親政大權在握、能當家作訴的劉禪一下子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