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七開了一間早餐店,店子的招牌也叫做“牛七”。
牛七是專做牛料的,就是牛肉、牛腩、牛雜之類,以清簡的做法,做出牛的原味,出奇的受歡迎,使得一些開了幾十年、主張大味的老店紛紛受教,但又無法效仿。
牛七做工幹練,煮粉配菜的動作很是瀟灑,又大方得體,一勺牛料下去,從不會少,不像別的店家,下一勺牛料還得篩幾下退一兩塊回鍋中,動作顯得吝嗇,令人不爽。
很快地,牛七的牛料出了名,招牌“牛七”也出了名,東海市的老百姓常說“去吃牛七”,正是給足了牛七麵子。
沒有誰知道牛七為什麼叫牛七,也沒有誰見過牛七的父母、兄弟、姐妹,至於什麼同學、發小,更是沒有的說。據傳,自從十幾年前大病了一場,牛七不但失去了過去的記憶,就連新陳代謝也似乎停止了,當時二十零歲,現在也是二十零歲。
有人測試過牛七的智商,牛七在很多方麵都是一片空白,但當你以為他什麼都不懂的時候,當你已經轉換了幾個話題的時候,他卻突然緊張得臉紅耳赤,翻出已經時過境遷的話題,重新討論起來。
其實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性不是一般的強,有時為了論述一個觀點,還會說出一些他原先一問三不知的知識,這至少說明他有讀過書。他的數學能力,還至少比中學老師高出太多,他喜歡談數論、悖論、微積分,他甚至可以把圓周率一直無窮盡地背誦下去,直到別人不願意聽下去為止……測試者歎道:“此人深不可測也!”
沒有誰知道牛七那麼多的牛料是從哪裏來的,隻知道每天從店裏賣出的牛料粉至少得有七百碗,因為,從早上七點鍾開始營業,到下午三點鍾打烊,五十二張小桌子,一直都是有人坐的,很多人吃完離開了,又有很多人坐下來,平均十幾分鍾就幾乎全部翻台一次,這叫做“翻台率”。
但“牛七”最出名的,還不是“翻台率”,而是老老實實的“不翻台”。因為,每天總有幾張“大台”,分別由兩三張小桌子拚在一起,坐的是本地最正宗的酒鬼,他們從很早就開始坐,一直坐到打烊。這又是“牛七”的另一個招牌,——酒鬼招牌!
因為東海市的老百姓有個共識,就是哪間早餐店的酒鬼最多,哪間早餐店的味道就最好!
“牛七”的酒鬼,大多是待人和善、言談舉止得體的有識之士,年輕的很少,年紀偏大的居多;大多並不很有錢,也沒有穩定的工作,他們通常是AA製,因為每天要吃要喝,沒有人會長期請客,況且,“牛七”之所以牛味十足,乃是因為用的是最好的牛,以致價格要比很多早餐店都貴。
你如果認真觀察,就會發現酒鬼們幾乎隻喝酒不吃菜,話特別多,一邊說話,一邊舉著筷子指點著,好像準備夾菜,有時筷子優雅地在空中劃了一道弧線,而最後停在碗上,並沒有夾菜,又是繼續喝酒,有說有笑,氣氛輕鬆愉快,隔一陣又開始舉筷。就這樣的周而複始,一大盤牛料加粉就可以下酒六七個小時,大約每人兩斤多的土蒸米酒下肚,一天也就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