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千秋功過誰評說(1 / 3)

這個假設本身似乎存在問題,新興地主階級在哪裏?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他們的訴求是什麼?我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無論是李悝的變法還是吳起的變法,其中心思想都是改善社會治安,剝奪既得利益階層的部分利益,實行軍功製是為這個“破落貴族階層”提供機會。新興地主階級在哪裏?通過變法他們又得到了什麼好處?

所以,這個大背景是不成立的。很遺憾,“商粉”出師不利。

意義一

商鞅在經濟上推行的重大舉措是“廢井田、開阡陌”。就是把標誌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製土地國有製,實行土地私有製。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製度。法令規定,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此後秦政府雖仍擁有一些國有土地,如無主荒田、山林川澤及新占他國土地等,但後來又陸續轉向私有。這樣就破壞了奴隸製的生產關係,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這個說法持續了很多年,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周朝的平民階層分為“士農工商”,農民的地位甚至高於工商,怎麼就成了奴隸?沒錯,那時候有奴隸,但是農業的主力不是奴隸。一邊說著奴隸製,一邊又說著賦稅,誰聽說過奴隸要交賦稅的?還有土地國有製,現在不就是土地國有製?再說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這回事,著名曆史學家秦暉就曾經撰文批駁:“秦不僅對土地管製得嚴厲,整個經濟政策都是非常強調國家壟斷的,強調利出一孔,老百姓家裏頭不能有餘糧,除了口糧以外所有的糧食國家都要收走,民不能積粟等等,它怎麼會提倡土地私有製呢?”

所以,不要說什麼破壞了奴隸製的生產關係這麼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來說說其真實的結果是什麼。

“廢井田、開阡陌”確實從技術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增加了糧食的產量,增加了國家的賦稅。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增加了什麼呢?沒看到。

意義二

商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這些政策有利於增殖人口、征發徭役和戶口稅,發展封建經濟。

這就不用多說了吧?發展經濟是未必的,發展農業倒是可以肯定的。不過其代價是什麼?就是商業的完蛋。從古至今,商業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嗎?不要說當今世界是商業社會,就是戰國時期,最發達的國家齊國就是商業社會。

周朝平民階層分為士農工商,商業得到保護和鼓勵,我們知道,許多諸侯國在建國之初都和商人簽訂了條約,國家提供保護和不予幹預,後者保證國家的正常商業活動和物資供給。

商業社會帶來的是契約精神,這與周朝強調的“信”是一致的。當摧毀了商業,也就必然摧毀了契約精神。一個喪失了契約精神的社會,必然是變態的和野蠻的。

這個假設本身似乎存在問題,新興地主階級在哪裏?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他們的訴求是什麼?我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無論是李悝的變法還是吳起的變法,其中心思想都是改善社會治安,剝奪既得利益階層的部分利益,實行軍功製是為這個“破落貴族階層”提供機會。新興地主階級在哪裏?通過變法他們又得到了什麼好處?

所以,這個大背景是不成立的。很遺憾,“商粉”出師不利。

意義一

商鞅在經濟上推行的重大舉措是“廢井田、開阡陌”。就是把標誌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製土地國有製,實行土地私有製。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製度。法令規定,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此後秦政府雖仍擁有一些國有土地,如無主荒田、山林川澤及新占他國土地等,但後來又陸續轉向私有。這樣就破壞了奴隸製的生產關係,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這個說法持續了很多年,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周朝的平民階層分為“士農工商”,農民的地位甚至高於工商,怎麼就成了奴隸?沒錯,那時候有奴隸,但是農業的主力不是奴隸。一邊說著奴隸製,一邊又說著賦稅,誰聽說過奴隸要交賦稅的?還有土地國有製,現在不就是土地國有製?再說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這回事,著名曆史學家秦暉就曾經撰文批駁:“秦不僅對土地管製得嚴厲,整個經濟政策都是非常強調國家壟斷的,強調利出一孔,老百姓家裏頭不能有餘糧,除了口糧以外所有的糧食國家都要收走,民不能積粟等等,它怎麼會提倡土地私有製呢?”

所以,不要說什麼破壞了奴隸製的生產關係這麼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來說說其真實的結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