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王曹彰,卞氏所生的第二子,也是曹丕的同母弟,為人勇猛絕倫,能手格猛獸,《三國誌》本傳說:“(黃初)四年朝京都,疾薨於邸。”這樣一個壯漢,到了京城,怎麼就忽然死了?
裴注引《魏氏春秋》曰:“初,彰問璽綬,將有異誌,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凡正史說的“暴薨”,大多非壽終,“異誌”雲雲,恐亦硬加上去。《世說新語》第三十三雲:“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後閣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後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後徒跣趨井[井水原不可解毒,但古有此傳說],無以汲。須臾,遂卒。複欲害東阿(曹植),太後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複殺我東阿。’”
我們讀了曹丕《又與吳質書》的“昔年疾疫,親故多離(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及“既痛逝者,行自念也”等語,總以為曹丕是個溫情文雅、眷念舊誼的厚道人,哪裏想到他竟是這樣的蛇蠍心腸。他本來還想害死曹植,因卞太後的嚴詞製止才罷休。
不僅如此,《世說新語》第十九還記載這樣一個故事:“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後入戶,見直(值)侍並是昔日(武帝)所愛幸者。太後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複前而歎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文中的“武帝宮人”,當為銅雀諸妓。文帝“病困”,當是縱欲之故。“伏魄”不詳,疑指月夜。“狗鼠不食汝餘”,意謂比禽獸不如。“死故應爾”,說明曹丕此時病已重。曹丕比卞太後先卒,所以他下葬時,太後沒有去,亦見她對曹丕痛恨之深。
也是在《世說》第三十五的《惑溺》裏,還記著這樣一個故事:“魏甄後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趕快)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指曹丕)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奴指甄氏,那麼,曹操原來對甄氏也曾為之“惑溺”,真的成為搗漿糊了。
《世說》近於稗史,又成於異代人之手,所以忌諱也少了。
任城王曹彰,卞氏所生的第二子,也是曹丕的同母弟,為人勇猛絕倫,能手格猛獸,《三國誌》本傳說:“(黃初)四年朝京都,疾薨於邸。”這樣一個壯漢,到了京城,怎麼就忽然死了?
裴注引《魏氏春秋》曰:“初,彰問璽綬,將有異誌,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凡正史說的“暴薨”,大多非壽終,“異誌”雲雲,恐亦硬加上去。《世說新語》第三十三雲:“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後閣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後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後徒跣趨井[井水原不可解毒,但古有此傳說],無以汲。須臾,遂卒。複欲害東阿(曹植),太後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複殺我東阿。’”
我們讀了曹丕《又與吳質書》的“昔年疾疫,親故多離(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及“既痛逝者,行自念也”等語,總以為曹丕是個溫情文雅、眷念舊誼的厚道人,哪裏想到他竟是這樣的蛇蠍心腸。他本來還想害死曹植,因卞太後的嚴詞製止才罷休。
不僅如此,《世說新語》第十九還記載這樣一個故事:“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後入戶,見直(值)侍並是昔日(武帝)所愛幸者。太後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複前而歎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文中的“武帝宮人”,當為銅雀諸妓。文帝“病困”,當是縱欲之故。“伏魄”不詳,疑指月夜。“狗鼠不食汝餘”,意謂比禽獸不如。“死故應爾”,說明曹丕此時病已重。曹丕比卞太後先卒,所以他下葬時,太後沒有去,亦見她對曹丕痛恨之深。
也是在《世說》第三十五的《惑溺》裏,還記著這樣一個故事:“魏甄後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趕快)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指曹丕)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奴指甄氏,那麼,曹操原來對甄氏也曾為之“惑溺”,真的成為搗漿糊了。
《世說》近於稗史,又成於異代人之手,所以忌諱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