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則是“日劄”,那些都是錢鍾書的讀書心得。日劄的題目很多,如“容安館日劄”“容安齋日劄”,署名則有“容安館主”“容安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下麵還蓋著圖章。日劄裏多是中文,還夾雜著外文,有時甚至整篇都用外文寫成,涉及的內容從古到今,中外通收,繁雜而豐富。
錢鍾書做筆記時非常節省,無論多大的紙張他都要寫滿。筆記的一稿很規矩地寫在紙上,但後麵需要補充和添加時,就會扯一條線到邊上,寫很小很小的字。有些筆記中有四種不同顏色的記號,字跡多有重疊,很難辨認。為了將要寫的東西全都記下,隻要紙上有空白,他就會向那裏延伸,再看時總要將紙轉來轉去。
整理手稿時,因為楊絳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外文筆記的翻譯重任便交給了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他是德文《圍城》的翻譯者,而楊絳要負責的,是大量中文和中英文混雜的殘破筆記,這部分工作量十分龐大,一天,《錢鍾書手稿集》的責編郭紅到楊絳家裏取資料,隻見楊絳臨窗的那張書桌前,攤滿了殘破的手稿,一旁還擺著剪刀和膠水,為了拚對錢鍾書破損的手稿,楊絳已經累得眼睛都紅腫了。
那時的楊絳已經年近九十,卻還是用盡全力地整理著手稿,她常歎:“我來日無多,總怕來不及做完這件事,常常失眠,睡不著覺。”她常將自己戲稱為“錢辦主任”,也正是憑借這位“主任”的努力,錢鍾書的讀書筆記才能為世人所見。
對於一位老人來說,整理手稿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對於楊絳來說,每天對著手稿上熟悉的字跡,是否也會想起她和錢鍾書當年的好時光,或許,整理錢鍾書的手稿,本身就是她與錢鍾書的再一次相伴吧?
讓楊絳深感遺憾的是,錢鍾書曾經想寫一部英文版的《管錐編》,專門評論外國文學,他已經構思完畢,卻因為身體原因,無法訴諸筆端,在從上海遷往北京的過程中,他們還遺失了一本名為《百合心》的小說手稿,當時那本小說已經完成了一半。
最初的《錢鍾書手稿集》,是在2003年利用高科技手段影印而成,斥資300萬元,取名《容安館劄記》,楊絳依照從前的習慣為本書題寫了書名,之後,《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與《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也相繼出版。
楊絳曾說,雖然這些手稿被錢鍾書說成是“沒用了”,但她還是希望以這種公之於世的方式,將錢鍾書的手稿妥善保留,並使“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在“死者如生,生者無愧”的方向上,楊絳還做了一件事,那便是在清華母校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這是她早與錢鍾書商量妥當的,而“好讀書”正是他們共同的興趣,因為這個興趣,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相伴終生。
第三類則是“日劄”,那些都是錢鍾書的讀書心得。日劄的題目很多,如“容安館日劄”“容安齋日劄”,署名則有“容安館主”“容安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下麵還蓋著圖章。日劄裏多是中文,還夾雜著外文,有時甚至整篇都用外文寫成,涉及的內容從古到今,中外通收,繁雜而豐富。
錢鍾書做筆記時非常節省,無論多大的紙張他都要寫滿。筆記的一稿很規矩地寫在紙上,但後麵需要補充和添加時,就會扯一條線到邊上,寫很小很小的字。有些筆記中有四種不同顏色的記號,字跡多有重疊,很難辨認。為了將要寫的東西全都記下,隻要紙上有空白,他就會向那裏延伸,再看時總要將紙轉來轉去。
整理手稿時,因為楊絳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外文筆記的翻譯重任便交給了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他是德文《圍城》的翻譯者,而楊絳要負責的,是大量中文和中英文混雜的殘破筆記,這部分工作量十分龐大,一天,《錢鍾書手稿集》的責編郭紅到楊絳家裏取資料,隻見楊絳臨窗的那張書桌前,攤滿了殘破的手稿,一旁還擺著剪刀和膠水,為了拚對錢鍾書破損的手稿,楊絳已經累得眼睛都紅腫了。
那時的楊絳已經年近九十,卻還是用盡全力地整理著手稿,她常歎:“我來日無多,總怕來不及做完這件事,常常失眠,睡不著覺。”她常將自己戲稱為“錢辦主任”,也正是憑借這位“主任”的努力,錢鍾書的讀書筆記才能為世人所見。
對於一位老人來說,整理手稿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對於楊絳來說,每天對著手稿上熟悉的字跡,是否也會想起她和錢鍾書當年的好時光,或許,整理錢鍾書的手稿,本身就是她與錢鍾書的再一次相伴吧?
讓楊絳深感遺憾的是,錢鍾書曾經想寫一部英文版的《管錐編》,專門評論外國文學,他已經構思完畢,卻因為身體原因,無法訴諸筆端,在從上海遷往北京的過程中,他們還遺失了一本名為《百合心》的小說手稿,當時那本小說已經完成了一半。
最初的《錢鍾書手稿集》,是在2003年利用高科技手段影印而成,斥資300萬元,取名《容安館劄記》,楊絳依照從前的習慣為本書題寫了書名,之後,《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與《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也相繼出版。
楊絳曾說,雖然這些手稿被錢鍾書說成是“沒用了”,但她還是希望以這種公之於世的方式,將錢鍾書的手稿妥善保留,並使“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在“死者如生,生者無愧”的方向上,楊絳還做了一件事,那便是在清華母校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這是她早與錢鍾書商量妥當的,而“好讀書”正是他們共同的興趣,因為這個興趣,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相伴終生。
2001年9月7日,“好讀書”獎學金捐贈儀式在清華園裏舉行,在發言時楊絳說:“這次是我一個人代表三個人說話,代表我自己、已經去世的錢鍾書和女兒錢瑗。”她宣布將錢鍾書和她自己在2001年上半年獲得的稿酬,共計72萬元,以及之後出版作品的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教育基金會,讓“好讀書”獎學金幫助更多學子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