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戰前與戰後民主的比較(1 / 1)

於是我們也就順著這個概念往下說吧——戰後民主和戰前民主相比,其根本的區別之處在於三個關鍵詞——民本、和平與人權。

民本這個概念其實早在大正民主時代就有了,當時很多人在呼籲普選追求女權的同時,還提出了以小老百姓為根本的倡議,希望這個國家不光有天皇有貴族,還更應該有人民群眾。

隻不過在那個年代這事兒幾乎不可能實行,一直到戰後,新憲法才明確提出,日本國主權在民。

和平,那當然也是戰後的產物,明治維新之後不久日本便開始了領土擴張的步伐,一直鬧騰到二戰幾乎與全世界為敵,自是毫無和平可言,到了戰後,製定了新憲法,這才規定,放棄戰爭之權。

至於人權,那更是戰後才誕生的,戰前那種為天皇生、為皇國死的概念被深入人心,吃個大魚大肉都有可能被翻垃圾桶判定成日奸走狗,何來人權可言?倒是在戰後,言論自由結黨自由,人權才有了保障。

為什麼上述的這三個東西在戰前做不到而戰後就能做到?

竊以為,最大原因有二:一曰天皇,二曰經濟。

日本能夠在戰後製定出一部以民為本的新憲法的最根本原因,是因為之前讓天皇神權全消,天皇發表《人間宣言》,開誠布公地承認了自己是人而並非神,於是才有了之後的國權在民,而正是在以民為本的基礎之上,才能打造出一個重視每一個人權利的人權民主國家。

此外,之前我們也說了,所謂民主,實際是必須得是在以吃飽穿暖為前提的事兒。戰後日本經濟騰飛,所以才能騰出手來將這部充滿著愛與和平的新憲法付諸現實——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法律大多都是良法,基本上沒有聽說過哪個國家訂出來一部憲法上說我們就是要獨裁,我們這裏殺人不犯法,但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能夠將本本上的理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也就是經濟實力。不然老百姓餓著肚子跑去投票,那投出來的到底是真選票還是經過收買的金錢票,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中國人自古就有一句老話,叫倉廩足而知廉恥,其實放到現在也是一樣的,想要民主,發展才是硬道理。

於是我們也就順著這個概念往下說吧——戰後民主和戰前民主相比,其根本的區別之處在於三個關鍵詞——民本、和平與人權。

民本這個概念其實早在大正民主時代就有了,當時很多人在呼籲普選追求女權的同時,還提出了以小老百姓為根本的倡議,希望這個國家不光有天皇有貴族,還更應該有人民群眾。

隻不過在那個年代這事兒幾乎不可能實行,一直到戰後,新憲法才明確提出,日本國主權在民。

和平,那當然也是戰後的產物,明治維新之後不久日本便開始了領土擴張的步伐,一直鬧騰到二戰幾乎與全世界為敵,自是毫無和平可言,到了戰後,製定了新憲法,這才規定,放棄戰爭之權。

至於人權,那更是戰後才誕生的,戰前那種為天皇生、為皇國死的概念被深入人心,吃個大魚大肉都有可能被翻垃圾桶判定成日奸走狗,何來人權可言?倒是在戰後,言論自由結黨自由,人權才有了保障。

為什麼上述的這三個東西在戰前做不到而戰後就能做到?

竊以為,最大原因有二:一曰天皇,二曰經濟。

日本能夠在戰後製定出一部以民為本的新憲法的最根本原因,是因為之前讓天皇神權全消,天皇發表《人間宣言》,開誠布公地承認了自己是人而並非神,於是才有了之後的國權在民,而正是在以民為本的基礎之上,才能打造出一個重視每一個人權利的人權民主國家。

此外,之前我們也說了,所謂民主,實際是必須得是在以吃飽穿暖為前提的事兒。戰後日本經濟騰飛,所以才能騰出手來將這部充滿著愛與和平的新憲法付諸現實——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法律大多都是良法,基本上沒有聽說過哪個國家訂出來一部憲法上說我們就是要獨裁,我們這裏殺人不犯法,但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能夠將本本上的理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也就是經濟實力。不然老百姓餓著肚子跑去投票,那投出來的到底是真選票還是經過收買的金錢票,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中國人自古就有一句老話,叫倉廩足而知廉恥,其實放到現在也是一樣的,想要民主,發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