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一年多後,我的這一檔《辣媽朋友圈》節目也問世了。讓當媽後時間不夠用的辣媽們,隻需要在開車回家的路上,用短短一小時就可以在眾多育兒知識中去蕪存菁。當時是本著自學也是學,何不分享給其他媽媽們的想法,開設這檔電台節目的。再加上身邊又有兩大高手、左右護法,所以也希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己受益的同時可以幫到大家。讓大家忐忑不安、雞飛狗跳、鬼哭狼嚎的產後生活也可以更淡定一些、更自如一些。可以這麼說,我真的是和大家一起在學習、一起在成長。我的孩子在育兒上遇到問題我也會在節目裏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
漸漸地,我發現在育兒的很多問題上,我們不再像最初的時候那樣需要一個精準的答案,如:到底十幾毫升的奶?到底是喂幾口?可以抱還是不可以抱?越學習就越發現,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這個領域是沒有標準答案可循的。很多問題追根溯源,往往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更多的是家長的問題。當然這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
這和每一對父母的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每一個父母自己的成長軌跡、三觀、視野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最後我們發現問題的症結其實就是我們——為人父母者,我們自己合不合格?是不是一個孩子可以學習的榜樣?我們在要求孩子做這做那的時候,我們自己又可以做到多少呢?
當我們反問自己的時候,才能看清育兒的本質。要育兒先育己!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書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中反映的。你的孩子是你的嗎?你的孩子屬於你嗎?你的孩子是你的私人財產嗎?你可以任意左右他(她)嗎?當然不行!他(她)是借由你來到這世界的獨立個體,從出生,他(她)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嶄新的生命。隻有把他(她)當成是一個獨立生命來尊重、來對待,這才是為人父母該走出的第一步。一旦走出了這一步,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迎刃而解,很多心病不治而愈。
2015年在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一年多後,我的這一檔《辣媽朋友圈》節目也問世了。讓當媽後時間不夠用的辣媽們,隻需要在開車回家的路上,用短短一小時就可以在眾多育兒知識中去蕪存菁。當時是本著自學也是學,何不分享給其他媽媽們的想法,開設這檔電台節目的。再加上身邊又有兩大高手、左右護法,所以也希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己受益的同時可以幫到大家。讓大家忐忑不安、雞飛狗跳、鬼哭狼嚎的產後生活也可以更淡定一些、更自如一些。可以這麼說,我真的是和大家一起在學習、一起在成長。我的孩子在育兒上遇到問題我也會在節目裏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
漸漸地,我發現在育兒的很多問題上,我們不再像最初的時候那樣需要一個精準的答案,如:到底十幾毫升的奶?到底是喂幾口?可以抱還是不可以抱?越學習就越發現,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這個領域是沒有標準答案可循的。很多問題追根溯源,往往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更多的是家長的問題。當然這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
這和每一對父母的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每一個父母自己的成長軌跡、三觀、視野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最後我們發現問題的症結其實就是我們——為人父母者,我們自己合不合格?是不是一個孩子可以學習的榜樣?我們在要求孩子做這做那的時候,我們自己又可以做到多少呢?
當我們反問自己的時候,才能看清育兒的本質。要育兒先育己!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書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中反映的。你的孩子是你的嗎?你的孩子屬於你嗎?你的孩子是你的私人財產嗎?你可以任意左右他(她)嗎?當然不行!他(她)是借由你來到這世界的獨立個體,從出生,他(她)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嶄新的生命。隻有把他(她)當成是一個獨立生命來尊重、來對待,這才是為人父母該走出的第一步。一旦走出了這一步,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迎刃而解,很多心病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