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箋》
《雲笈七箋》為北宋張君房編撰的道教類書。天禧三年(1019年),時任著作佐郎的張君房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已亡佚),又擇其精要萬餘條,輯成《雲笈七箋》進獻宋仁宗。編撰之初衷,張君房雲:“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備皇帝陛下乙夜之覽,下以裨文館校讎之職,外此而少暢玄風年。”雲笈,道教稱藏書的容器;七箋,該書分“三洞四輔”七部。張君房在書的序言中有“掇雲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等語,《雲笈七箋》由此而來。
《雲笈七箋》可以說是一部道教摘錄集錦。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歸》、《韓非子》、《淮南鴻烈》、《混元聖紀序》、《唐開元皇帝道德經序》中之語,總論老子的道德概念、道教的立教之旨。卷四道教經法傳授部,引《上清源統經目注序》、《靈寶經目序》、《上清經述》、《三皇經說》及《雲台治中內錄》等,論述上清、靈寶、三皇諸家的傳授係統。其他各卷亦無不以綱帶目,在一個總題目下引錄若幹道書。《雲笈七箋》引錄的道書數不勝數,後人已無法判斷究竟有多少。但是,全書的綱目仍頗為清晰,而且也基本上保留了引書的麵貌。這是《雲笈七箋》最大的價值所在,為後人了解、研究道教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料。《雲笈七箋》原為一百二十卷。《中興書目》、衢本《郡齋讀書誌》、袁本《郡齋讀書後誌》、《宋史·藝文誌》及《文獻通考》等皆著錄。《遂初堂書目》無卷數。《直齋書錄解題》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統道藏》、《四庫全書》、《四部叢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輯要》本不分卷,亦無張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因此,該書有一百二十卷本、一百二十四卷本、一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種版本,其中一百二十二卷本為今通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