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這場民族之間的戰爭來說,更是如此。那段歲月裏,不少國人所接受的禮義道德的教育都在槍炮和刺刀下,顯得那般戰戰兢兢,一些意誌動搖的國人更是紛紛加入敵人的陣營,助紂為虐,脆弱的生命就這樣接連消逝。
戰火轟隆,劉文典自不是投降的那種人。就算形勢再嚴峻,更多人都選擇躲避,他也依然站在中國政壇大聲疾呼。
劉文典一生曾先後三次到達過日本,逗留時間不短不長,他對這個地域麵積狹窄,物資貧瘠的國家有著深刻的認識。20世紀30年代,他對這個島國的先見之明就已凸顯出來。
他執筆撰寫了不少的真正剖析日本民族性和政治野心的文章,提醒廣大的中國同胞們,“我們的近鄰有千萬饑渴的虎狼,七八十年來,晝夜在打主意,要吃我們的肉,喝我們的血”。可惜,這樣的疾呼似乎並沒有讓國人真正察覺到隨時可觸發的危險。為此,劉文典隻能堅持著把他對日本的見解說出來,以此呼籲民眾早點意識到毗鄰的思想和威脅,不做奴隸。
那一時期,劉文典的生活裏除教學任務、學術研究,就是“日本課題”。他常常徹夜不眠,就為翻譯日本陸軍大臣荒木貞夫的《告全日本國民書》。在這本書中,日本人的尚武精神被解釋得十分透徹,而他們對於中國的野心也昭然若揭。劉文典比較了解日本,他希望通過日本人的著作,更明確、具體化他們的未來之路及對中國的終極目的。
努力終得回報,劉文典夜以繼日的研究,使得其之於日本的見解有了更多的依據,也更能為中國革命者指引方向。
《告全日本國民書》的作者荒木貞夫,是日本皇道派的領袖人物,他一直在日本扮演著陸軍大臣的角色,他在推行日本的法西斯化的進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而在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後,他用手持戰具的手寫成了這本宣戰的宣傳冊,向全體日本國民和世界人民灌輸其可笑的所謂“擁護世界和平”“無可倫比”的道德觀。這樣荒唐的欺人理論,被劉文典一眼識破。
在可笑的宣告書裏,荒木貞夫還公然地宣稱,“我們的奮起是要為貫徹皇道的,是要把這個大道德施行於全世界的。我軍將士,心裏熱烈地懷抱著這樣的大信心,所以在將死的時候高呼‘天皇陛下萬歲’,做出世界各國都驚訝的舉動來。”如他所述,日本侵略中國土地,進軍中國東北,是在推行“皇道”,是在守護東亞的和平。不但不是罪惡,反倒有了功勞。這種日本與生俱來的無恥,在智者眼中倒很顯滑稽的。
讀過此書,劉文典就知曉了其中的利害,他拚盡全力將這本書翻譯成了中文。正是因為及早看破,才急著把其中原委告訴每一個中國同胞,不要聽信財狼的鬼話,不要被日方所迷惑。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這場民族之間的戰爭來說,更是如此。那段歲月裏,不少國人所接受的禮義道德的教育都在槍炮和刺刀下,顯得那般戰戰兢兢,一些意誌動搖的國人更是紛紛加入敵人的陣營,助紂為虐,脆弱的生命就這樣接連消逝。
戰火轟隆,劉文典自不是投降的那種人。就算形勢再嚴峻,更多人都選擇躲避,他也依然站在中國政壇大聲疾呼。
劉文典一生曾先後三次到達過日本,逗留時間不短不長,他對這個地域麵積狹窄,物資貧瘠的國家有著深刻的認識。20世紀30年代,他對這個島國的先見之明就已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