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華革命黨(1 / 2)

在中華革命黨人的一次聚會中,孫中山穿著呢子外套,步履從容地來到會議場所,耐心等候一個個青年的到來。劉文典等人因些事情來得有些晚,到了之後眾人剛要說明原因,孫中山便擺擺手說道,“不必了,我自是信你們的。”不拘泥於形式的做事風格,讓劉文典更生仰慕之心。

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有種敢死隊的味道,若有需要,與袁世凱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其時,對於孫中山創辦的黨派,不少具有民主思想的革命者拒絕加入,因在他們眼裏,孫中山的做法不亞於一種倒退。緣由是:入黨的形式為“按指模、寫誓書”,而革命的本質為“消除權力的絕對集中”,顯然,此舉稍有不妥。

從革命黨派的建立和發展來看,孫中山希望加入此黨的革命者都能對其“絕對服從”,表麵上,他是為了革命行此事,可實際上,他采取的方式多少有些個人主義,與追求自由、民主的革命理念背道而馳。

中華革命黨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在創辦之初,是為了中國清除內憂外患。中華革命黨為在日本、在中國的年輕革命者提供了一個參與革命、改變曆史的機會,這很值得肯定。截至當時,該黨派成立隻有兩年時間,是“二次革命”後唯一一個堅持討伐袁世凱的組織。簡單來說,其在願景上是好的,但它的本質還是逃不出當時革命的某種局限性。

中華革命黨采取個人主義的原則,並沒有將民族主義和反帝主義滲入組織中,這便脫離了當時的中國民眾。在這種方向並不明確的組織中,隱患也就隨之埋下。果然,在兩年時間內,很多中國青年革命者加入該組織,可感受到偏差之時又選擇了離開。因此,這次革命也沒有在實際的戰爭中拿到主動權。值得慶幸的是,革命的寶貴經驗被孫中山吸取了,在之後的其他革命和組織中,他開始注意到民族主義和反帝主義,並在未來的革命道路上重新審視了自己和中國的未來。

然而,當時的孫中山正處於自己偉大藍圖的構建中,對於其他革命人士的質疑之聲置若罔聞,與他同樣不放在心上的還有劉文典。故此,一旦有人懷疑孫中山的做法,他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站在孫中山的身後,用行動支持孫中山,正因如此,才開啟了他與這位偉人共事的經曆。

他們毫不在意旁人質疑的眼光,甚至覺得真正的革命理應如此。對於前所未有的新革命,其形式、進程都是迥然不同的,於是,在可借鑒的經驗少之又少的情況下,中國革命者在那時分出了幾個營壘,他們都朝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奮勇向前。

如果說,加入同盟會,在《民立報》任職,結識陳獨秀,算得上是劉文典開始以“政治的方式”宣泄內心的報國熱忱,僅算作是從政的鋪墊,那麼此時身在日本的他,才真正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不再是無名小卒,而是一個站在巨人背後的人,他從另一個角度看著中國革命的行進。

在中華革命黨人的一次聚會中,孫中山穿著呢子外套,步履從容地來到會議場所,耐心等候一個個青年的到來。劉文典等人因些事情來得有些晚,到了之後眾人剛要說明原因,孫中山便擺擺手說道,“不必了,我自是信你們的。”不拘泥於形式的做事風格,讓劉文典更生仰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