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潮湧動時(1 / 2)

當時同行的有於右任,看到宋教仁受傷,他十分鎮定地說:“現在一方麵要追捕凶手,一方麵趕快送入醫院,我去找車子。”吩咐完,他馬上去外麵找了輛車,把宋教仁扶上車送往醫院,另一方麵繼續安排著追捕凶犯一事。

此時的宋教仁還很清醒,他拉著於右任,對他說:“我痛得很,恐怕活不下去了,現在有三件事奉托:第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和東京存的書,全部捐入南京圖書館;第二,我家很窮,老母尚在,我死後請各位替我照料;第三,請各位繼續奮鬥救國,勿以我為念放棄責任。”

宋教仁的傷勢很重,到達醫院後,經醫生查看,發現子彈含毒。醫生經過多次開刀醫治,期間宋教仁痛苦的呻吟聲讓聞者不忍。清醒時,他還對周圍人說:“我為了調和南北,費盡苦心,可是造謠者和一般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真死不瞑目。”

醫生的搶救並沒有讓宋教仁轉危為安,在彌留之際,他口中喃喃,“我們要集中全國力量一致對外”。看及此,黃興在宋教仁耳邊悲切地說:“遯初,我們會照料好的,你放心走吧。”宋教仁聽到此,眼睛慢慢睜開了,頭向他處動了動,眼中有淚光閃爍,他離開了。

宋教仁,生於1882年,卒於1913年,字遯初,號漁父,湖南常德人。他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與黃興、孫中山,一同主持第一次的改組國民黨,他走在了這個時代的前列。

劉文典獲悉事情的原委後,頓生一身冷汗,一位愛國的革命者,就這樣離開了世人。這也是劉文典與死亡第一次接觸得如此之近,甚至在被“暗殺”時,恍惚間以為自己已經死了。

宋教仁被暗殺的事實,驚醒了更多的革命誌士,他們意識到,宋教仁留給他們的,不是畏懼前進,而是迎難而上。可歎的是,當“宋教仁事件”上升到一個更高的位置時,中國這個有望,或正在突破束縛和枷鎖的國度,卻一步步地在燎原之火的“漸熄”中,裹足於封閉自我的舊旋渦中,前方的冰冷讓人害怕和猶豫。

原本,宋教仁的死就已令國內諸多革命誌士震驚不已,他們內心那顆曾被“黑暗勢力”打壓的心也瞬間雄心萬丈。是時,有消息稱:暗殺宋教仁者,為袁世凱的親信。這無疑更讓這些革命誌士憤慨不已。

此前,“袁大總統”(袁世凱)有意拉攏宋教仁,希望其能擔任政府總理。可宋教仁自辛亥革命成功後,積極組建新黨,堅守自己的內閣政治,決心孤立袁世凱,如果猜測正確,那麼這是他“惹禍上身”的理由。因而,當革命誌士一眾聽聞此內幕,個個義憤填膺。

很快,劉文典等人對袁世凱口誅筆伐,一篇篇聲討檄文應運而生,他們在一篇題為《中華民國之特色》的評論文章裏寫道:“大總統為人所暗殺,此舉世所曾見者,今以總統總理而暗殺人,此民國之特色者一。政黨擁戴政雄,此世界所曾見者,今以政黨而擁戴殺人犯,此民國之特色者二。”此文諷刺至極,對袁世凱之行徑大加批判。這是劉文典等人在麵臨強權與死亡的威脅時的選擇。

當時同行的有於右任,看到宋教仁受傷,他十分鎮定地說:“現在一方麵要追捕凶手,一方麵趕快送入醫院,我去找車子。”吩咐完,他馬上去外麵找了輛車,把宋教仁扶上車送往醫院,另一方麵繼續安排著追捕凶犯一事。

此時的宋教仁還很清醒,他拉著於右任,對他說:“我痛得很,恐怕活不下去了,現在有三件事奉托:第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和東京存的書,全部捐入南京圖書館;第二,我家很窮,老母尚在,我死後請各位替我照料;第三,請各位繼續奮鬥救國,勿以我為念放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