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陳年往事(1 / 2)

窗外黑漆漆的大雨滂沱,雨水像是無止盡的不知疲倦的下著,屋簷間仿佛架起了瀑布,雨簾飛流直下,彙集在低窪處,豆大的雨滴砸在上麵泛起一個個白色的水泡。

陳浩盤腿坐在炕上聽著雨聲,灰暗的燈光下,那麵橢圓形的錦衣衛禦賜金腰牌發著淡淡的金光,似乎在對他無聲的訴說著什麼。

這塊腰牌無論從哪方麵看都跟哪天拍賣會上見到的那塊一模一樣,作為半個曆史愛好者,前幾年錦衣衛題材的電影大火時,處於好奇心他也曾專門上網百度過相關曆史信息。

錦衣衛作為明代有名的特務組織,飛魚服、繡春刀和禦賜腰牌是其區別於其他普通機構的專有物品,飛魚服和繡春刀就不說了,這裏麵的禦賜腰牌作為證明其身份的標識,平時用錦囊包裹懸在腰間,猶如現在的軍官證件一樣。

記憶中資料上說貌似隻有作為錦衣衛一把手的指揮使才有資格使用這種規格的禦賜金腰牌,而滿打滿算明代的錦衣衛指揮使也不過就是那麼二三十位而已,說起來還真的算是比較珍貴,而現在卻一下子冒出來這麼兩塊,如何讓人不覺得驚訝。

更重要的是,自己所見到的這兩塊錦衣衛禦賜金腰牌,明顯跟網上看到的那些不太一樣,除了正麵的錦衣衛三個字之外,原本背麵該寫著小字的地方卻是光禿禿一片,隻在底部邊緣刻著一行標明鑄造年代的鷹頭小字:大明洪武二十三年。

陳浩手捧著這麵腰牌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半天,然後再次將它放回黑色木匣裏,仰頭躺倒在炕上閉著眼睛開始冥思苦想。

外麵的雨聲嘩啦啦的響在耳邊,聽得讓人有些心煩意亂。

好一會兒後,他起身扭頭望了眼窗外的院子,目光有意無意的又看向了發現黑色木匣的東麵廂房,心中忽然微微一動,既然是從黑木匣是從東廂房的牆壁裏找到的,若是再仔細找找,說不定還能從裏麵找到別的什麼線索。

想及此處,陳浩趿拉著拖鞋出了北屋再次進到東廂房裏,打著手電筒將四周的牆壁都照了一遍,一陣敲敲打打後,又剜開上麵的牆皮,確定沒有什麼發現後,他又將注意力轉移到屋內的地麵上。

與四周的牆壁比起來,真要是藏東西,埋在腳底下的可能性還真就是更高一些,看這架勢,無非就是個翻地三尺,反正也沒有多大的地方,想來也廢不了太大力氣。

陳浩快步出門找來鋤頭,彎腰撬開鋪著的石磚,埋頭挖掘了起來。

可讓他有些沒想到的是,東廂房地麵的土質因為雨水的浸泡看起來疏鬆,但挖到半尺一下土就變成了紅色,質地也變得堅硬起來,倒是讓他好一陣吃力。

這種紅土貌似是摻雜了朱砂之類的東西才變成了這種顏色,陳浩苦笑著揮動鋤頭一陣自嘲,別看這東廂房的地方不大,但以這種材料的昂貴來說沒個是幾萬塊也打發不小,饒是他從小在這院子裏長大,那也想不到原來自己常年踩得屋地是這麼的值錢。

剛剛挖到一半,陳浩額頭上已經累得出了大汗,因為在高中以後就沒幹過農活手上皮嫩,半天下來已滿是水泡,但這事明顯不好找人幫忙,在抽了幾根煙後,陳浩咬咬牙又是繼續幹了起來。

七八平米的地麵,將近一尺的土層,陳浩用的是最笨的辦法,選擇了將東廂房的地麵整體開挖,但顯然這也是最有效的辦法,隨著挖掘的繼續,兩個小時後,就在他挖到西牆邊的一塊地麵時,地下忽然傳來一陣沉悶的響聲。

用手將表層的紅土清理掉,卻見地下鋪著的是一塊刻著猛虎的白色石板。

他用鋤頭摳住石板的邊緣,咬咬牙一用力,緩緩將石板撬了起來翻到一邊,隨著石板的翻起,下麵露出一個尺許見方的小洞。

果然藏著東西!

陳浩伸手在裏麵摸索一下,忽然手上一涼,似乎碰倒了一個什麼東西,掏出來在燈下看看,卻是一個蠟封的白色瓷瓶。

這個小瓷瓶大概有銅錢粗細,長度跟煙卷差不多,陳浩拿著小瓷瓶端詳了半天,隨手刮去瓶塞上的蠟封,見瓷瓶上的蓋子打開。

“我去!”

翻過瓷瓶倒倒,掉出一團軟軟的東西,像是絲絹之類的東西,看質地竟然比那些元宵節糊在燈籠上的毛邊紙還要薄上個三分,幾乎接近於透明但韌性卻顯然是好的嚇人,不說別的,單看這絲絹紡織的技術,甚至遠遠超出現代的技術,如果他沒記錯的話,當年在馬王堆的漢姆裏也曾出土過這樣質地的絲質衣物,當時還有專家存了一較高低的心思用現在的紡織技術進行過仿製,但卻始終比原裝貨的絲絹差了一大截,重量超出不少不說,就連透明性也是差得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