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編的一封信(1 / 1)

老總編的一封信

窗外滿映風雪,歲末照舊理書。突然一紙信箋從一本久已不翻的舊書中脫落,飄然落在腳下。我急忙彎腰拾起—竟是報社前輩黑枷先生1999年6月7日寫給我的一封短信:

王輝同誌:

送去《父愛的補償》一稿,請審閱。

(一)請幫我想一個好一點的題目。

(二)有不順暢處,望多修改潤色。

(三)估計有一千六七百字,如嫌長,請按你的思路和審美觀,刪去一百字或二百字。

如有何不合適處,不便刊載,望早退我。你們處理我的稿件,不要為難,該刪則刪,該改則改,該退則退。因此望轉告中惠同誌,請他將《那晚有月亮》一稿退我。

上月廿八日,遼寧日報發我《滿目青山貴州行》一稿,你看了沒有?歡迎提意見。

問:

全部同誌好!

黑枷

1999年6月7日

那時候我還年輕無知,老總編實際上是“現身說法”,又教了我們一遍如何辦好副刊:第一,有一個好一點的題目;第二,文字要順暢,字數最好不超過一千六七百字;第三,編輯要有自己的“思路”和“審美觀”;第四,在處理稿件中,該刪則刪,該改則改,該退則退。

這“四項基本原則”,看似平常,實際操作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文章的題目最難起好;一篇千餘字的文章以少總多地傳情達意殊為不易;編輯的才幹與膽識要充分地表現在對選稿的刪、改、退中;而這一切動作都由編輯的“思路”和“審美觀”所統攝。可以說,一個好的副刊,肯定反映編輯的思路與審美,但又絕不僅僅是編輯的趣味與風格。黑枷先生晚年之作大雅不雕,《父愛的補償》是真正的美文,我哪裏舍得胡亂刪改?可是年輕氣盛,無知無畏,技癢手欠,黑枷先生的文章,我真的動過一點手腳,不是前輩的文章有恙,而是我的“思路”、我的“審美觀”那時還有問題。文章是千人千麵的,我一度固執於自己的“一麵”,沉湎於取悅自己取媚世人的描頭畫腳,這就有誤了。我還真的退過黑枷先生的來稿,不是前輩的文章“有何不合適”,問題還是出在我的“思路”和“審美觀”上。那時的編輯專注枝節,耽於完美,失卻大道,疏於禮數,對此我十分後悔,因為我沒有機會虛心請益、聆聽三言兩語的教誨並修正自己了,在此隻能緬念。

世道莽蒼,文情如夢,我參與編輯的《萬泉》副刊曆六十年而不竭,真是造化。“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十年前,我不諳編副刊的路數與方向,編久了現今才懂得一些皮毛,悟出一些真義。萬泉在我身邊流過,形成三個階段亦是三種境界,三個階段,詞人一唱,盡在其中:早歲—新晴細履平沙;中年—亂分春色到人家;今朝—暗隨流水到天涯。萬泉的“第一行腳印”清新,萬泉的“文苑英華”精彩,萬泉的“沈水晨語”警策,萬泉的“書房夜景”迷人,緣來緣去之際,舊雨新知之間,沾溉萬泉的人是有福的。

201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