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2 / 2)

世界觀是怎樣成為哲學的呢?關鍵在於實踐。因為人們在實踐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總是從部分的、具體的認識開始的,隨著實踐活動的深入和發展,眼界的不斷擴大,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拓展和深化,並逐步把對事物的部分的、具體的認識上升到整體的、抽象的認識,由個性上升到共性,將自發形成的、不係統的、非理論形態的世界觀加以提煉和升華,形成對周圍世界的相對係統的看法和觀點。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尤其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社會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靜下心來從事這種理論研究,並通過一係列特有的概念、範疇和係統的邏輯論證,把不係統的、非理論形態的世界觀形成思想體係,即形成了係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哲學思想和哲學派別。

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哲學和具體科學存在區別。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哲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世界發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規律。哲學和具體科學又存在聯係。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同時又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我們既要反對用哲學代替具體科學的“代替論”,又要反對取消哲學指導作用的“取消論”。

哲學是關於方法論的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適應時代和實踐的要求,在批判地繼承和改造以往哲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從而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大廈的根基,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通過方法論表現出來。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和理論體係,方法論同世界觀是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表現在:第一,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麵;第二,一般來說,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麼樣的方法論,即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2.哲學基本問題

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過去哲學上的成就,總結了自然科學的成果和無產階級鬥爭的曆史經驗,建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普遍存在的根本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是解決其他一係列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一切哲學體係的基本路線和方向。它為研究哲學發展史提供了一條基本的指導性線索;它提供了劃分哲學基本派別的唯一的科學標準;它是反對形形色色唯心論、不可知論、形而上學的銳利武器;它是實際工作中的基本問題,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個根本原則。

哲學根本問題又稱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最高問題,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麵的內容:第一方麵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對這一方麵的問題曆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的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稱為二元論,它是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不徹底的哲學,最終往往倒向唯心主義。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麵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麵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也有一些哲學家如休謨和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他們是哲學史上的不可知論者。

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過去哲學上的成就,總結了自然科學的成果和無產階級鬥爭的曆史經驗,建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