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作為發展主體,中央提出任何關於發展戰略方針,政府都會以主體的角色自覺衝在第一線。比如要擴大內需,地方政府就搞投資;要推進城鎮化,各地政府就開始造城;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各地政府又忙著確立本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和項目,帶來產能過剩問題嚴重等。
在新常態下,我們應該認識到,政府在發展的問題上是推動發展的主體,本身並不是發展的主體。政府隻有在購買和消費產品的情況下,才算是一個市場主體,它和其他的市場主體,比如和企業及其他消費者一樣也是實體主體。政府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它是發展的管理者。所以,作為市場主體,政府和企業、其他消費者是一樣的,隻是作為管理者,政府有一個“裁判員”的身份。過去“裁判員”和“運動員”不分,導致了政府的職能越位,帶來許多矛盾和問題。
為什麼我們過去把政府當作了發展的主體呢?這是因為過去我們對市場經濟的定義有一定的偏差。1992年我們承認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市場經濟的定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按這種定義來理解:首先市場起作用,是在政府宏觀調控之下的;其次是市場隻是起基礎性作用,而不是起全部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非常明確講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提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我們要發展,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必須遵循這條規律。對於市場決定論的糾正,使我們認識到,政府不是發展的主體,而是推動發展的主體。
政府作為推動發展的主體,在新常態下要做一些什麼事情?我認為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做的。
一是編製規劃。我們一直在編製中長期的規劃,這個規劃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雖然空間性的規劃有,但是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從上到下的空間規劃。也就是說在哪裏要發展城市,哪裏要建設基礎設施,哪些農田要保護住,哪些生態空間不能開發,彼此清晰的界限沒有劃出來。編製這樣的規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現在沒有這樣的規劃,是由於我們的管理體係職責分工、部門分割造成的。現在我們提出來,要促進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國土規劃在市、縣層麵上實現多規合一,每個市、縣有一張統一的空間規劃圖,按照一張藍圖幹到底,整個國土空間的開發就會有序的多。所以各級政府首先要做好空間性的規劃,有些地方政府像廈門、廣州、上海等地都在做多規合一的規劃。
二是完善政策。現在有很多政策不適應現在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需要,包括準入的政策、環境的政策等等。
政府作為發展主體,中央提出任何關於發展戰略方針,政府都會以主體的角色自覺衝在第一線。比如要擴大內需,地方政府就搞投資;要推進城鎮化,各地政府就開始造城;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各地政府又忙著確立本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和項目,帶來產能過剩問題嚴重等。
在新常態下,我們應該認識到,政府在發展的問題上是推動發展的主體,本身並不是發展的主體。政府隻有在購買和消費產品的情況下,才算是一個市場主體,它和其他的市場主體,比如和企業及其他消費者一樣也是實體主體。政府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它是發展的管理者。所以,作為市場主體,政府和企業、其他消費者是一樣的,隻是作為管理者,政府有一個“裁判員”的身份。過去“裁判員”和“運動員”不分,導致了政府的職能越位,帶來許多矛盾和問題。
為什麼我們過去把政府當作了發展的主體呢?這是因為過去我們對市場經濟的定義有一定的偏差。1992年我們承認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市場經濟的定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按這種定義來理解:首先市場起作用,是在政府宏觀調控之下的;其次是市場隻是起基礎性作用,而不是起全部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非常明確講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提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我們要發展,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必須遵循這條規律。對於市場決定論的糾正,使我們認識到,政府不是發展的主體,而是推動發展的主體。
政府作為推動發展的主體,在新常態下要做一些什麼事情?我認為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做的。
一是編製規劃。我們一直在編製中長期的規劃,這個規劃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雖然空間性的規劃有,但是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從上到下的空間規劃。也就是說在哪裏要發展城市,哪裏要建設基礎設施,哪些農田要保護住,哪些生態空間不能開發,彼此清晰的界限沒有劃出來。編製這樣的規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現在沒有這樣的規劃,是由於我們的管理體係職責分工、部門分割造成的。現在我們提出來,要促進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國土規劃在市、縣層麵上實現多規合一,每個市、縣有一張統一的空間規劃圖,按照一張藍圖幹到底,整個國土空間的開發就會有序的多。所以各級政府首先要做好空間性的規劃,有些地方政府像廈門、廣州、上海等地都在做多規合一的規劃。
二是完善政策。現在有很多政策不適應現在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需要,包括準入的政策、環境的政策等等。
三是服務企業。企業麵臨融資難,應該幫助企業解決這樣一些問題。雖然地方政府可能起的作用很小,但不是沒有事可做。現在企業成本很高,麵臨著工資上漲、土地價格上漲、物流成本高、電力價格比較高,有些工作政府是可以做的。
四是淨化市場。要促進形成統一規範的市場體係,特別是要減少不公平的一種競爭。
五是提供公共產品。
六是治理生態環境。
七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以上這些都是政府應該做的,這些工作做好了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政府雖然退出發展的第一線,不再直接招商引資,不直接去建某一個產業項目,但如果把政府應該做的這些事情做好了,將是有利於我們穩增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