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老太後親立新帝 大宋朝重現光明(1 / 3)

韓侂胄回答得幹幹脆脆:“隻要力所能及,下官萬死不辭!”

趙汝愚把剛想好的一整套計劃向韓侂胄透了底,最後說道:“此事成則萬世流芳,不成則肝腦塗地。韓閤使若是有所畏忌,現在拒行此事還來得及。”

韓侂胄表現出凜然大義,朝趙汝愚恭施一禮,朗朗答道:“我二人存則趙宋存,我二人亡則趙宋亡!社稷大事,下官決無畏忌!”

望著韓侂胄離去的身影,趙汝愚暗自慶幸:自己運籌江山大計,保存完好的江山社稷,就要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一早,趙汝愚、餘端禮、陳騤、京鏜、李埴、禦史中丞謝深甫等紛紛來到重華宮前,隨後陸續前來的人絡繹不絕,不多時該到場的人幾乎全到了。片刻後,遠處軋軋駛來一輛軒車,眾人立即讓開一條路,王德謙等黃門精心攙扶著八十高齡的高宗皇後吳競雄下了車,看上去吳老太後行走確實已經很艱難,王德謙命一個小黃門將她背起,輕挪腳步,小心翼翼地將她背進了重華宮。

大禮在重華宮正殿前舉行,此處場地並不寬綽,以至數十名白衣人一個緊挨一個地跪在地上。跪在最前的是趙惇皇後李鳳娘、貴妃張氏、皇子趙擴、趙擴夫人韓麗菊以及除趙汝愚之外的所有宰輔大臣,這一排後麵是宗室諸親、外戚諸親,再後麵才是六部九卿等高級官員。韓侂胄早已安排妥帖,所有人進門後,數十名閤門衛卒立即將整個宮殿圍了起來,再不準許任何人進出。

凡是見到李鳳娘的人,無不感到十分驚詫,因為李鳳娘與趙眘不和是盡人皆知的事。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多人都知道前兩天趙眘駕崩,不但李鳳娘堅決不肯臨喪,裹挾得趙惇也拒絕前來。今天趙惇沒來應屬正常,可比趙惇更不想來的李鳳娘居然早早到了這裏,而且一直表現得很鎮靜,絕對看不出她想在喪禮上會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

趙汝愚緊張之極,生怕整個程序出一丁點差錯,心急卻又不敢顯露出半分。他一會兒看看李鳳娘,李鳳娘一派泰然;又看看外圍巡查的韓侂胄,韓侂胄也是一派泰然。直到黃門王德謙尖聲宣布喪禮開始,他才稍稍定下了神。所有人先是齊聲嚎哭,接著起立,再跪地,再嚎哭,再跪地,再嚎哭。隨後又是王德謙的聲音,命所有臨喪者分成兩列,盡可能靠向左右兩旁垂首肅立,靜聽樞密使、代宰相趙汝愚宣讀哀冊文。由於過度緊張,趙汝愚的聲調明顯有些顫抖。

維紹熙五年歲次甲寅,六月甲辰朔,二日乙巳。皇宋至尊壽皇聖帝、中興繼體太上皇帝崩於重華宮。法仗宿陳,柳宮徐引。孝子今皇帝臣惇因病難支,特恭請皇太後吳氏奠送大庭。所有哀冊,盡皆孝子今皇帝臣惇肺腑聲言。其詞曰:

皇矣上帝,助我中興;施及太上,九服會同。龍顏日角,大略才雄。黃屋非心,宅道之深。緒餘土苴,以應天下。奉親怡怡,睦於宗支。賓禮黃發,登賢拔奇。紹誌無競,遹聲有為。顯仁藏用,妙合兩儀。王政之行,民厚厥生。弛除力役,勸講農耕。消弭浮惰,摧抑兼並。九功以敘,百室其盈。登配一天,複周舊章。迺作原廟,盡物致孝。館禦列聖,泣朝遺貌。乃辨百職,循名考實。董正三省,緝熙庶績。化墨為廉,以勞製食。如河出圖,如天有漢。不邇聲色,不新館囿。二十八載,無荒無怠。決事日昃,擥章夜艾。豈積勤而致厲,將隘俗而厭代。嗟冊祝兮何及,朅遠遊兮安在?嗚呼哀哉!

韓侂胄回答得幹幹脆脆:“隻要力所能及,下官萬死不辭!”

趙汝愚把剛想好的一整套計劃向韓侂胄透了底,最後說道:“此事成則萬世流芳,不成則肝腦塗地。韓閤使若是有所畏忌,現在拒行此事還來得及。”

韓侂胄表現出凜然大義,朝趙汝愚恭施一禮,朗朗答道:“我二人存則趙宋存,我二人亡則趙宋亡!社稷大事,下官決無畏忌!”

望著韓侂胄離去的身影,趙汝愚暗自慶幸:自己運籌江山大計,保存完好的江山社稷,就要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一早,趙汝愚、餘端禮、陳騤、京鏜、李埴、禦史中丞謝深甫等紛紛來到重華宮前,隨後陸續前來的人絡繹不絕,不多時該到場的人幾乎全到了。片刻後,遠處軋軋駛來一輛軒車,眾人立即讓開一條路,王德謙等黃門精心攙扶著八十高齡的高宗皇後吳競雄下了車,看上去吳老太後行走確實已經很艱難,王德謙命一個小黃門將她背起,輕挪腳步,小心翼翼地將她背進了重華宮。

大禮在重華宮正殿前舉行,此處場地並不寬綽,以至數十名白衣人一個緊挨一個地跪在地上。跪在最前的是趙惇皇後李鳳娘、貴妃張氏、皇子趙擴、趙擴夫人韓麗菊以及除趙汝愚之外的所有宰輔大臣,這一排後麵是宗室諸親、外戚諸親,再後麵才是六部九卿等高級官員。韓侂胄早已安排妥帖,所有人進門後,數十名閤門衛卒立即將整個宮殿圍了起來,再不準許任何人進出。

凡是見到李鳳娘的人,無不感到十分驚詫,因為李鳳娘與趙眘不和是盡人皆知的事。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多人都知道前兩天趙眘駕崩,不但李鳳娘堅決不肯臨喪,裹挾得趙惇也拒絕前來。今天趙惇沒來應屬正常,可比趙惇更不想來的李鳳娘居然早早到了這裏,而且一直表現得很鎮靜,絕對看不出她想在喪禮上會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

趙汝愚緊張之極,生怕整個程序出一丁點差錯,心急卻又不敢顯露出半分。他一會兒看看李鳳娘,李鳳娘一派泰然;又看看外圍巡查的韓侂胄,韓侂胄也是一派泰然。直到黃門王德謙尖聲宣布喪禮開始,他才稍稍定下了神。所有人先是齊聲嚎哭,接著起立,再跪地,再嚎哭,再跪地,再嚎哭。隨後又是王德謙的聲音,命所有臨喪者分成兩列,盡可能靠向左右兩旁垂首肅立,靜聽樞密使、代宰相趙汝愚宣讀哀冊文。由於過度緊張,趙汝愚的聲調明顯有些顫抖。

維紹熙五年歲次甲寅,六月甲辰朔,二日乙巳。皇宋至尊壽皇聖帝、中興繼體太上皇帝崩於重華宮。法仗宿陳,柳宮徐引。孝子今皇帝臣惇因病難支,特恭請皇太後吳氏奠送大庭。所有哀冊,盡皆孝子今皇帝臣惇肺腑聲言。其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