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丟失村莊的湖畔(1 / 3)

車子離開石集,我的眼前豁然開朗,頓覺人是物非。平坦的洪澤湖畔居然看不到一個村莊,甚至一處民房。遠處的洪澤湖大堤像一條筆直的屏障擋住了浩瀚的湖水,也失去了往來的船帆。丟失村莊的湖畔一望無際,除了滿眼綠油油的返青小麥就是麥田裏隆起的一個個墳包,再也看不見嫋嫋炊煙。我曾無數次走過的趕集路早已變成了水泥路,卻再也看不到絡繹不絕的趕集人。兩旁挺拔的白楊樹正吐出新芽,偶爾會有喜鵲窩出現,卻看不到喜鵲了。麥田上再也看不到上下翻飛的燕子,因為盡管麥田上到處都有它們的食物,它們卻已經失去哺育後代的家園。眼前的連片麥田裏曾經矗立過一個個綠島般的村莊,就像湖畔土地裏長出來的一樣自然。有了村莊和村莊上的嫋嫋炊煙,特別是在村莊裏時不時響起的媽媽的呼喚,召喚著我曾經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有了在村莊經曆的恩怨情仇,特別是小戶人家異父兄弟的獨特經曆,砥礪著我曾經不斷前行的勇氣和決心。但那些綠島般的村莊轉眼消失,化作了我的記憶。滄海桑田,怎不讓我感歎歲月無情!

丟失村莊的湖畔,難道隻有一望無際的莊稼和未來收割完莊稼後赤裸的土地嗎?不,應當還有農耕文明和鄉村社會,應當還有恩怨情仇和悲歡離合,應當還有生老病死和代際輪回,應當還有公平正義和人間真情,更應當還有遊子鄉愁和生命智慧。

這些年來,隨著工作變動,我離湖畔越走越遠,隔膜越來越深,但沉澱在我心中的記憶卻越來越清晰,情感越來越濃厚。親人和鄉親們一個個淹沒在時間的長河裏,伴著歲月流逝。毫無疑問,我也將隨流而去。一代一代的人就這樣走過人世,幾乎悄無聲息。我隻顧埋頭前行,甚至來不及回望一下來路。我隻顧為了目標奮鬥,甚至來不及盤點一下年輪。我隻顧欣賞風景,甚至來不及眷顧一下親情。當我年過半百卻還能記住曾經留在洪澤湖畔的恩怨情仇時,我突然意識到,我曾擁有卻從不願回憶更不能書寫的獨特經曆彌足珍貴。跌落在洪澤湖畔的汗水和淚水已經變成了精神琥珀。丟失在洪澤湖畔的親情愛情友情已經變成了情感水晶。遺忘在洪澤湖畔的經曆和思考已經變成了人生珍珠。它們是那麼晶瑩剔透,它們是那麼光潤迷人,它們是那麼讓我難以釋懷。我能成長為一名作家,走過的每一步路都不能跨越,更不能忽略,何況生養我的父母,伴我成長的兄嫂,見證我走出湖畔的父老鄉親。當我因為失去故鄉才想起書寫故鄉時,我才思考和理解,失去了村莊並沒有失去鄉愁和記憶,失去了親人並沒有失去思念和感恩,失去了青春並沒有失去人生和價值。伴著村莊的丟失,盤桓在鄉村社會裏的宗族勢力土崩瓦解了;伴著村莊的丟失,更加公平公正的環境形成了;伴著傳統村莊的丟失,新的農村逐漸成形了。小戶人家的異父兄弟渴望擺脫困擾的努力似乎徒勞,或者說幾乎不會重演,但它是真實生動的曆史和人生,值得我永遠銘記和回味。

車子離開石集,我的眼前豁然開朗,頓覺人是物非。平坦的洪澤湖畔居然看不到一個村莊,甚至一處民房。遠處的洪澤湖大堤像一條筆直的屏障擋住了浩瀚的湖水,也失去了往來的船帆。丟失村莊的湖畔一望無際,除了滿眼綠油油的返青小麥就是麥田裏隆起的一個個墳包,再也看不見嫋嫋炊煙。我曾無數次走過的趕集路早已變成了水泥路,卻再也看不到絡繹不絕的趕集人。兩旁挺拔的白楊樹正吐出新芽,偶爾會有喜鵲窩出現,卻看不到喜鵲了。麥田上再也看不到上下翻飛的燕子,因為盡管麥田上到處都有它們的食物,它們卻已經失去哺育後代的家園。眼前的連片麥田裏曾經矗立過一個個綠島般的村莊,就像湖畔土地裏長出來的一樣自然。有了村莊和村莊上的嫋嫋炊煙,特別是在村莊裏時不時響起的媽媽的呼喚,召喚著我曾經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有了在村莊經曆的恩怨情仇,特別是小戶人家異父兄弟的獨特經曆,砥礪著我曾經不斷前行的勇氣和決心。但那些綠島般的村莊轉眼消失,化作了我的記憶。滄海桑田,怎不讓我感歎歲月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