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安:寫作是一個逐步接納自己的過程(1 / 3)

笛安:太原對我來說,有著複雜、豐富的故鄉意義。我不像很多人那樣談起自己的故鄉,會認為那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存在。我其實是一個沒有根的人。我爸爸媽媽不是太原那兒的人。我的這個家庭經過了很多城市的遷移,最後在太原安定下來了。家裏隻有我一個人是在太原出生的,隻有我一個人覺得太原是故鄉。我家裏人都說普通話。有人說,方言是一個人的歸宿。我覺得,有些人的母語真的就是普通話。對我來說,我就是用母語普通話來寫作。

我們那兒教育小孩總會說,你隻有認真學習才能離開太原。有一次沙塵暴來了,老師說,你如果不想看到沙塵暴,就要好好學習,將來到北京怎樣怎樣。隻是若幹年後,我真的到北京了,可來了又怎麼樣呢?這兒還不是有沙塵暴。

打小時候起,我心裏就裝著一個遠方,想長大了到遠方去。但是到了遠方,又開始懷念出發的地方。我記得,在歐洲小城生活的時候,但凡有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在小電影院上映,我一定要買票去看。不為別的,就為聽聽片子裏的太原話。

現在人在北京,待了六年,之前又經過法國那麼多年的漂泊生活,我養成一個習慣:隻要在一個地方待熟悉了,就有家的感覺。記得有一年到慕尼黑去玩,我跟朋友們住在一個家庭旅館裏,就是歐洲那種很普通的兩層樓的房子,特別幹淨舒服,很家常的氣氛。往那兒一躺,第二天就有家的感覺,雖然我一句德語都不會講。

盧歡:您曾經講過,自我封閉是寫作的最大動力。內心的某種封閉,以及它所帶來的訴說欲,是在去法國留學前就有,還是說在異國他鄉生活更加劇了這種感受?

笛安:這是去法國留學之後才有的。處在青春期的人往往比較敏感,注重內心感受。那時我念的是非常好的高中。學校的升學率很好,重理科,而不怎麼管文科班,老師們都說文科班的孩子很淘氣,很讓人頭痛。但我覺得,16歲到18歲之間過得很愉快,蠻飛揚、蓬勃的。雖說高考是一種壓力,但同學們該玩的也都玩了。大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想讀什麼書就讀什麼書,也都是日本動漫在中國最早的粉絲。這些對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那時候,我還負責幫人談戀愛,寫情書。在寫情書的過程中,我就在想,自己好像有寫小說的天分呢。當時我的作文很好,但是沒想過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

到法國留學之後,我的人生經曆了一個巨變。這首先是整個生活環境的改變。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父母、長輩的經驗都幫不了你。所以我覺得特別遺憾的是,我從19歲開始就變成了大人。別人說我寫青春小說,但我並沒有好好享受青春。真的是從19歲開始就要像一個大人一樣考慮未來,安排自己的學業、生活,包括各種權衡啊,抉擇啊,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啊。所有的這一切都疊加到一個小姑娘身上,就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有一段時間,我曾是一個非常自卑的小孩,哪怕是最快樂的時候,自卑也如影隨形。但我到法國後,反倒比以前順利得多了,也非常幸運能遇到很多朋友。他們真的能帶著自己往前走,提升一個層次。

笛安:太原對我來說,有著複雜、豐富的故鄉意義。我不像很多人那樣談起自己的故鄉,會認為那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存在。我其實是一個沒有根的人。我爸爸媽媽不是太原那兒的人。我的這個家庭經過了很多城市的遷移,最後在太原安定下來了。家裏隻有我一個人是在太原出生的,隻有我一個人覺得太原是故鄉。我家裏人都說普通話。有人說,方言是一個人的歸宿。我覺得,有些人的母語真的就是普通話。對我來說,我就是用母語普通話來寫作。

我們那兒教育小孩總會說,你隻有認真學習才能離開太原。有一次沙塵暴來了,老師說,你如果不想看到沙塵暴,就要好好學習,將來到北京怎樣怎樣。隻是若幹年後,我真的到北京了,可來了又怎麼樣呢?這兒還不是有沙塵暴。

打小時候起,我心裏就裝著一個遠方,想長大了到遠方去。但是到了遠方,又開始懷念出發的地方。我記得,在歐洲小城生活的時候,但凡有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在小電影院上映,我一定要買票去看。不為別的,就為聽聽片子裏的太原話。

現在人在北京,待了六年,之前又經過法國那麼多年的漂泊生活,我養成一個習慣:隻要在一個地方待熟悉了,就有家的感覺。記得有一年到慕尼黑去玩,我跟朋友們住在一個家庭旅館裏,就是歐洲那種很普通的兩層樓的房子,特別幹淨舒服,很家常的氣氛。往那兒一躺,第二天就有家的感覺,雖然我一句德語都不會講。

盧歡:您曾經講過,自我封閉是寫作的最大動力。內心的某種封閉,以及它所帶來的訴說欲,是在去法國留學前就有,還是說在異國他鄉生活更加劇了這種感受?

笛安:這是去法國留學之後才有的。處在青春期的人往往比較敏感,注重內心感受。那時我念的是非常好的高中。學校的升學率很好,重理科,而不怎麼管文科班,老師們都說文科班的孩子很淘氣,很讓人頭痛。但我覺得,16歲到18歲之間過得很愉快,蠻飛揚、蓬勃的。雖說高考是一種壓力,但同學們該玩的也都玩了。大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想讀什麼書就讀什麼書,也都是日本動漫在中國最早的粉絲。這些對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那時候,我還負責幫人談戀愛,寫情書。在寫情書的過程中,我就在想,自己好像有寫小說的天分呢。當時我的作文很好,但是沒想過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

到法國留學之後,我的人生經曆了一個巨變。這首先是整個生活環境的改變。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父母、長輩的經驗都幫不了你。所以我覺得特別遺憾的是,我從19歲開始就變成了大人。別人說我寫青春小說,但我並沒有好好享受青春。真的是從19歲開始就要像一個大人一樣考慮未來,安排自己的學業、生活,包括各種權衡啊,抉擇啊,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啊。所有的這一切都疊加到一個小姑娘身上,就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有一段時間,我曾是一個非常自卑的小孩,哪怕是最快樂的時候,自卑也如影隨形。但我到法國後,反倒比以前順利得多了,也非常幸運能遇到很多朋友。他們真的能帶著自己往前走,提升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