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無意把尋找愛情的過程寫成一個悲劇。但是,一旦寫作卻身不由己。人物自有他命運的軌跡,亦非我主觀所能控製的了。何雨軒對高淩風的愛情一開始就處在紅燈的警戒線上,所以,她對這份愛情越執著,就越容易回避愛情路上的斑馬線。違逆道德和法律的行走規則,其結局注定了是一場悲劇。我用大量的篇幅寫何雨軒的善良重情和才華才能,不僅因為生活中的人本身是多麵體,還因為有意加劇悲劇震撼的力量。我想這或許就是作家麵臨的痛苦。創作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作家駕馭一個小社會的快樂,也讓自身最先品嚐生活的殘酷。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隻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穴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紮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個傳說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的作者題記。這也是梅吉與拉爾夫神父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的暗示。我以為它還是所有追求純真愛情的悲劇宿命。為一個靈魂執著地尋找,不惜把生命搭上。也許對於善變的人類來說,愛情追求的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愛情有時就像一棵荊棘樹,疼痛正是享受愛情最甜蜜的過程。
我深情地愛著武漢,這不僅因為武漢是我的第三故鄉,更在於他有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靈性。這本書出版很順利,一經完稿,我就首先投給了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一是因為本土的在全國又有良好聲譽的出版社非它莫屬,我作為一個寫作者有理由向本土的出版社奉獻微薄之力;二是因為近水樓台,後續工作來去都更方便。幸運的是僅僅一天的時間,社長劉學明先生就在萬忙之中看完了全文,並給我打來電話,肯定了小說散文詩般的語言和靈性機巧的故事,有意出版。我和他素不相識,直到去出版社簽約,站到了他麵前,經同樣第一次認識的責任編輯介紹,彼此才有了會意的對視。
我至今記得那次劉學明先生的電話。他的話語充滿好似俞伯牙邂逅鍾子期的激情和興奮,而我幫我的小說按捺著仿佛頭次相親就彼此一見鍾情的喜悅。他說,出版社是要靠作品和市場說話的,我們不搞論資排輩。也許你暫時還沒有什麼名氣,我們就是要通過我們的工作幫助你們這樣的作家提升自信心。書正式出版後,劉學明先生邊翻書邊誠懇地對我說,我相信我的眼力和讀者的眼光,不錯的。從長江文藝出版社走出去的每一位作家作品都是我們向市場慎重推出的品牌,你們就代表著我們的形象。他還笑著說,出名了,可別忘了我們出版社,希望下一部小說還給他們出版。這些話至今像天籟之音回響在我鍾情文學的求聖路上。我相信這正是長江文藝出版社不拒小流所以成滄海的理由。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無意把尋找愛情的過程寫成一個悲劇。但是,一旦寫作卻身不由己。人物自有他命運的軌跡,亦非我主觀所能控製的了。何雨軒對高淩風的愛情一開始就處在紅燈的警戒線上,所以,她對這份愛情越執著,就越容易回避愛情路上的斑馬線。違逆道德和法律的行走規則,其結局注定了是一場悲劇。我用大量的篇幅寫何雨軒的善良重情和才華才能,不僅因為生活中的人本身是多麵體,還因為有意加劇悲劇震撼的力量。我想這或許就是作家麵臨的痛苦。創作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作家駕馭一個小社會的快樂,也讓自身最先品嚐生活的殘酷。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隻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穴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紮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個傳說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的作者題記。這也是梅吉與拉爾夫神父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的暗示。我以為它還是所有追求純真愛情的悲劇宿命。為一個靈魂執著地尋找,不惜把生命搭上。也許對於善變的人類來說,愛情追求的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愛情有時就像一棵荊棘樹,疼痛正是享受愛情最甜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