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後,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和婦女工作者,關注改革開放時期農村婦女的生存發展狀況,對農村婦女發展問題進行廣泛研究,而“農嫁女”問題和農業女性化問題是備受關注的兩個方麵。專家的研究不乏真知灼見,有的實證性研究,樣本真實,數據翔實,剖析深刻,不僅對新形勢下的婦女問題研究有創新貢獻,還對解決農村婦女發展的實際問題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但遺憾的是,至今未見有專著對農村婦女和農村土地關係進行係統性闡述,特別是對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大背景下農村婦女今後發展趨勢的研究更不充足。現在的基層婦女工作者大多很年輕,她們開展了大量維護婦女權益和支持婦女參與農業現代化的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常常為“農嫁女”問題的複雜難解而憂慮,也因農業女性化的趨勢難測而困惑,很希望獲得這方麵更係統、全麵的知識和經驗。
本人曾在工作實踐中遇到大量農村婦女生存發展困難的案例,參與了一些相關問題的調查和研討活動,同時也觀察到全國各地有不少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同為女性,我深切感受到促進男女平等發展,特別是讓農村婦女加快發展這一問題的迫切性,於是考慮把過去長期積累的資料和曾經的思考梳理出來,同時吸收了部分專家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之精華,希望成書後能為繼續從事農村婦女工作的人員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全書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兩章,以縱向線索介紹、分析土地製度對婦女影響的曆史演變,重點講述封建社會有關土地的製度傳統和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兩大內容。中國經曆了兩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封建國家製度和封建傳統對後世影響極深,現在遇到的“農嫁女”問題,許多具體現象可視作舊時的翻版,回溯曆史就能找到文化的根源。而中國共產黨一直把男女平等原則貫徹在土地政策之中,並以此作為調動廣大婦女革命和生產積極性的至寶。隨著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男女平等成為社會主義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無論社會遇到怎樣的變革,對農村婦女的經濟權益保障終將一脈相承、一如既往,這是保證農村婦女發展的一個堅定的方向。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三章,以實行家庭承包製後出現的“農嫁女”問題為切入點,對現實中的農村婦女與土地關係問題橫向展開論述。第三章重點反映“農嫁女”問題的現象及對其原因進行分析,揭示其各種矛盾縱橫交錯的複雜性;第四章歸納反映黨和國家對保護農村婦女經濟權益的政策法律保障,以及各級各部門解決“農嫁女”問題的實踐探索;第五章從實行家庭承包製後開展的土地征收、土地流轉入手,探討土地製度新的變革對農村婦女發展帶來的影響。第三部分為第六、七、八章,主要討論留在土地上的農村婦女今後的發展及出路。因為保障農村婦女平等享有土地資源,尚不足以保證她們能與時代同步發展,麵對城市化的推進和現代農業的興起,是脫離土地還是守住土地,守住土地又怎樣才能發展自己,各級政府和婦女組織應該幫助婦女把握好自己的命運。所以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討論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過程中,如何讓農村婦女擺脫“農業女性化”的困境,提高組織化程度和個人素質能力,在現代農業中有所作為;第八章重點總結家庭工業、鄉村來料加工、農家樂三種非農經營形式,反映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和增收致富的發展趨勢與前景。
20世紀80年代以後,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和婦女工作者,關注改革開放時期農村婦女的生存發展狀況,對農村婦女發展問題進行廣泛研究,而“農嫁女”問題和農業女性化問題是備受關注的兩個方麵。專家的研究不乏真知灼見,有的實證性研究,樣本真實,數據翔實,剖析深刻,不僅對新形勢下的婦女問題研究有創新貢獻,還對解決農村婦女發展的實際問題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但遺憾的是,至今未見有專著對農村婦女和農村土地關係進行係統性闡述,特別是對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大背景下農村婦女今後發展趨勢的研究更不充足。現在的基層婦女工作者大多很年輕,她們開展了大量維護婦女權益和支持婦女參與農業現代化的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常常為“農嫁女”問題的複雜難解而憂慮,也因農業女性化的趨勢難測而困惑,很希望獲得這方麵更係統、全麵的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