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雖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結論,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時也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第一,在獨立董事相關研究方麵,本書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製度的理論基礎、起源與發展、職能角色、經驗研究及獨立董事特定行為等,但目前關於獨立董事的研究大都基於高管的視角,很少站在工作角色的視角進行研究,相信未來在這方麵的研究會逐步增多,從而可以對文獻進行充實,對獨立董事進行更係統、更全麵的研究。

第二,在研究獨立董事角色社會網絡屬性對企業績效影響實證方麵,收集的數據僅是浙江省的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數據無法得知,但是由於企業的連鎖董事既可能在其他上市公司任職,也可能在其他非上市公司任職,所以連鎖董事數據還涉及非上市公司,實際的連鎖董事網絡要複雜得多。另外,非麵板數據得出的結論還有待進一步檢驗,已有相關研究證明,網絡因素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具有時滯性。本書結果對進一步研究連鎖董事網絡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最後,本書隻探索了中國的轉型經濟,191 br 第1 1 章 結論與展望未來研究者可以對其他轉型經濟國家連鎖董事網絡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進行研究,從而進一步驗證本書的結論。

第三,在研究獨立董事工作角色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方麵,由於數據的限製,本書隻研究了工作角色混淆、工作角色衝突和工作角色過載三個重要維度對企業績效果影響起到的中介作用,並且各變量的測量指標選取也可能不夠全麵,不能充分體現出變量的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成果的適用性。未來研究可以加入角色競爭、目標和過程明確度等中介變量,構建更為完善、充分的影響因素模型和指標評價體係。

第四,本書研究的不足在於,受到研究時間和精力的限製,實證研究沒有采用統一的研究樣本,而是分別采用相關樣本測量並展開實證,這對研究結論的一致性存在影響。此外,對行為指引過程案例之間的二次文本挖掘有待進一步完善,從簡單案例陳述提升為多案例研究,將大大提升本研究的價值,而上述不足將成為推動本研究進一步深入和完善的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