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015:57:40
我是地道的三國迷。小時候聽長輩們談論三國曆史,被那些英雄人物所吸引,逐步走進三國時代。小學時,為求一本《三國演義》連環畫,放學時到同學家借閱,往返十多裏,回家時往往天已黑盡,免不了被家長責罵,卻仍是勇而不顧。小學四年級時,連蒙帶猜地讀完整本《三國演義》,借助的精彩描述,對三國時代有了一個大致印象。在此以後,凡與三國有關的書籍絕不放過,每每與同學、朋友談論三國,無不眉飛色舞、激情飛揚。
讀完大學,電腦遊戲開始走進大家的生活。能夠走進三國時代,與夢想中的英雄豪傑並肩作戰,再次引發我對三國世界的激情,逐漸達到癡迷的程度,把《三國誌》、《三國群英傳》等所有與三國有關的遊戲都玩了個遍,翻來覆去,嚐試各種玩法,往往沉浸於三國世界不能自拔。當時的國產遊戲BUG成堆,一個遊戲往往要不停刷檔甚至從頭開始地往複幾十上百次,才能勉強把遊戲玩完,有個別遊戲連我這種“瘋狂”而執著的人都沒辦法玩到最後,隻能遺憾地收場。但我仍然樂此不疲,遊曆於三國的世界,滿懷情感。在玩《三國誌7》時,我還寫了一篇長文《三國時代的愛情》,講述自己征戰三國的曆程,發表在當時火爆全國的《電腦報》上。那個時候,對三國的了解,就來自於這些遊戲和文藝作品,其間還摻雜著自己的些許夢想。
後來,我開始探尋中國曆史的奧秘,閱讀了大量的曆史書籍,才恍然發覺,少年時懷揣的真的是夢想,理想與現實差距太遠。文藝作品也好,遊戲也罷,那隻是讓你好看、好玩而已。但真正的曆史,卻遠比這些更加精彩。
這些年來,讀了《三國誌》等原著,徹底顛覆了兒時對三國的認知,一直想對三國迷們說點什麼,但感於自己才疏學淺,對曆史也是一知半解,不敢輕易造次,猶豫再三,終於還是鼓足勇氣敲響了鍵盤,於是有了這篇《史說三國》,試圖從曆史的角度,解讀自己心目中全新的三國。
《史說三國》講述的事件與情節,全部來自於史籍記載。但所有的記載,肯定都有記述者自己的角度,有意無意間代表著自己的態度和觀點。我不是曆史學家,甚至可說是曆史的門外漢,對浩如煙海的史籍沒有多少辨別的能力,隻能說是東尋一點,西找一些,把自己認為是那麼回事的材料胡亂拚湊在一起,獻醜出來,供誌趣相投者參考。
有幾個情況作如下說明:
1.因為是“史說”,文中涉及的眾多曆史事件和人物等,盡量隻說“史實”,不敢妄加評論。
2.時間編年采用年號加(公元紀年)的方式,月份和日期一般采用舊曆,便於大家與史籍結合,同時也能夠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時間脈絡。
3.全文以時間為線,逐年講述,但對重大曆史事件或人物經曆等,為方便閱讀,不至淩亂,有時也以事件或人物為線,出現跨年。
4.三國的行政區劃分州、郡、縣三級,在涉及地名時,除非具體到城市或小地名,一般是指該州、郡、縣境內,或者該州、郡、縣治所所在地。地名沿用當時的地名,首次出現時,後加括號注明現代地名,個別古地名已不可考,未加注釋。
5.本文隻是講述曆史,非學術性文章,考慮到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在引用原文時使用的是翻譯後的白話文,喜歡引經據典的同好請自行參閱史籍原著。為便於讀者理解和判斷,有時引用的篇幅較長,不願閱讀的讀者可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