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德從來是我的第一讀者,現在我怎樣能把文稿交到他的手裏呢?有那一段經曆的人有些已謝世,堂姐馮鍾芸永不能再為我看稿。存者也大都老邁,目力欠佳。我忽然悟到一個道理,書更多是給後來人看的。希望他們能夠看明白,做書中人的朋友。當然,這要看書中人自己是否有生命力,在時間的長河中,能漂流多久。
必須著重感謝的仍是責編楊柳,她不隻是《野葫蘆引》的責編,現在還是我其他作品的第一讀者,不斷給我有益的意見和幫助。如果沒有她,還不知更有多少困難。
《南渡記》脫稿在嚴冬。《東藏記》成書在酷暑。《西征記》今年夏天已經完成全貌,到現在也不知是第幾遍文稿了。但仍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增添或減去。我太笨了,隻能用這種滾雪球的方式。我有時下決心,再不想它了,但很快又冒出新的意思,刹不住車。這本書終於慢慢豐滿光亮起來(相對它最初的麵貌而言),成為現在的《西征記》。時為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冬至前二日。
待到春天來臨,我將轉向“北歸”。那又會是怎樣的旅程?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仲德從來是我的第一讀者,現在我怎樣能把文稿交到他的手裏呢?有那一段經曆的人有些已謝世,堂姐馮鍾芸永不能再為我看稿。存者也大都老邁,目力欠佳。我忽然悟到一個道理,書更多是給後來人看的。希望他們能夠看明白,做書中人的朋友。當然,這要看書中人自己是否有生命力,在時間的長河中,能漂流多久。
必須著重感謝的仍是責編楊柳,她不隻是《野葫蘆引》的責編,現在還是我其他作品的第一讀者,不斷給我有益的意見和幫助。如果沒有她,還不知更有多少困難。
《南渡記》脫稿在嚴冬。《東藏記》成書在酷暑。《西征記》今年夏天已經完成全貌,到現在也不知是第幾遍文稿了。但仍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增添或減去。我太笨了,隻能用這種滾雪球的方式。我有時下決心,再不想它了,但很快又冒出新的意思,刹不住車。這本書終於慢慢豐滿光亮起來(相對它最初的麵貌而言),成為現在的《西征記》。時為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冬至前二日。
待到春天來臨,我將轉向“北歸”。那又會是怎樣的旅程?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