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親的老年生活
自從父親去世後,母親就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在故鄉那座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裏。房子很大,但更襯托她一個人的寂寞感,經常是那些夏天的午後,她看著電視,蜷縮在沙發的一角午睡。有風吹過,聽不見任何聲音,那種安靜讓人心慌。
她老了,我從電視上看見很多西方老人獨自看夕陽,享受孤獨,但中國的老人,似乎非常害怕老年的寂寞。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她把四個兒女養育長大,都各自成家立業了。雖然古話說“父母在,不遠遊”,但是今天有幾個兒女守候在父母身邊?哥哥在廣東,我在北京,兩個姐姐也是各奔東西,大多數時候,隻有她一個人守著大房子,還有一隻貓,過著讓人心慌的安靜的日子。
有一次,那隻陪伴她多年的貓,因為不小心撓了鄰居家的小孩子,結果破傷風,送到醫院打針才好。她非常的忐忑不安,她一生害怕惹事,更害怕傷害到別人,結果趕緊把那隻貓不養了,送給了別人。
以前,還有那隻貓陪伴的時候,夏日的午睡醒來,貓輕輕跑過客廳的聲音,或者偶爾咪的一聲叫,能讓她感覺屋裏的動靜。現在,貓沒有了,我想那種寧靜仿若讓她感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還在生活的生靈。
因此,盼望子女的電話,成了她每天重要的興奮時刻,
為了捕捉她的生活規律,我們基本是傍晚或者午餐時候打給她電話。但電話再多,能緩解她的寂寞嗎?記得看過一個經典的廣告片:兒女孫子,輪番匆匆地給年老的母親打電話,每個人都很忙,隻有母親守著那隻貓,像一張時光相片一樣,靜靜的定格在她的生活裏。
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裏,我盡可能抽出時間回去看她。有一天早上,我睡在隔壁的屋裏,被一陣輕輕的劈叭聲弄醒。似乎是母親的動靜,我從臥室的窗外看過去,那時天還沒有亮,母親在籃子裏剝一些花生米,大概是準備早餐吃的。那時一彎拂曉前的明月高懸,母親在月光下的身影讓人動容。
我披著衣服走過去,幫她剝花生,並且責怪她起這麼早幹什麼?她說老了,睡眠少了,一個人經常很早就醒來了,睡不著的時候,就起來做點什麼事情,打發時光。
她還提到她傍晚時分,喜歡一個人站在陽台上,看著大街上車流如水的情景。車燈和街燈慢慢的亮了,很多人回家,但沒有人回她那裏。大多數時候,她一個人在那座大房子裏,靜靜的生活。
2,拍一部分有關母親的DV
我把母親的孤獨和寂寞,與兄弟姐妹講了。在家庭會議上,許多人沉默不語。做生意的哥哥說,他不明白母親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不缺錢,生活衣食無憂,做子女的到這個份上,已經盡到孝心了。
我不知道怎樣向他們解釋母親的孤獨和寂寞,那是和金錢無關的一種內心感受——它需要設身處地的體憫。
1,母親的老年生活
自從父親去世後,母親就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在故鄉那座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裏。房子很大,但更襯托她一個人的寂寞感,經常是那些夏天的午後,她看著電視,蜷縮在沙發的一角午睡。有風吹過,聽不見任何聲音,那種安靜讓人心慌。
她老了,我從電視上看見很多西方老人獨自看夕陽,享受孤獨,但中國的老人,似乎非常害怕老年的寂寞。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她把四個兒女養育長大,都各自成家立業了。雖然古話說“父母在,不遠遊”,但是今天有幾個兒女守候在父母身邊?哥哥在廣東,我在北京,兩個姐姐也是各奔東西,大多數時候,隻有她一個人守著大房子,還有一隻貓,過著讓人心慌的安靜的日子。
有一次,那隻陪伴她多年的貓,因為不小心撓了鄰居家的小孩子,結果破傷風,送到醫院打針才好。她非常的忐忑不安,她一生害怕惹事,更害怕傷害到別人,結果趕緊把那隻貓不養了,送給了別人。
以前,還有那隻貓陪伴的時候,夏日的午睡醒來,貓輕輕跑過客廳的聲音,或者偶爾咪的一聲叫,能讓她感覺屋裏的動靜。現在,貓沒有了,我想那種寧靜仿若讓她感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還在生活的生靈。
因此,盼望子女的電話,成了她每天重要的興奮時刻,
為了捕捉她的生活規律,我們基本是傍晚或者午餐時候打給她電話。但電話再多,能緩解她的寂寞嗎?記得看過一個經典的廣告片:兒女孫子,輪番匆匆地給年老的母親打電話,每個人都很忙,隻有母親守著那隻貓,像一張時光相片一樣,靜靜的定格在她的生活裏。
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裏,我盡可能抽出時間回去看她。有一天早上,我睡在隔壁的屋裏,被一陣輕輕的劈叭聲弄醒。似乎是母親的動靜,我從臥室的窗外看過去,那時天還沒有亮,母親在籃子裏剝一些花生米,大概是準備早餐吃的。那時一彎拂曉前的明月高懸,母親在月光下的身影讓人動容。
我披著衣服走過去,幫她剝花生,並且責怪她起這麼早幹什麼?她說老了,睡眠少了,一個人經常很早就醒來了,睡不著的時候,就起來做點什麼事情,打發時光。
她還提到她傍晚時分,喜歡一個人站在陽台上,看著大街上車流如水的情景。車燈和街燈慢慢的亮了,很多人回家,但沒有人回她那裏。大多數時候,她一個人在那座大房子裏,靜靜的生活。
2,拍一部分有關母親的DV
我把母親的孤獨和寂寞,與兄弟姐妹講了。在家庭會議上,許多人沉默不語。做生意的哥哥說,他不明白母親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不缺錢,生活衣食無憂,做子女的到這個份上,已經盡到孝心了。
我不知道怎樣向他們解釋母親的孤獨和寂寞,那是和金錢無關的一種內心感受——它需要設身處地的體憫。
我說不能指責母親不會尋開心。她生活在一個小城鎮,不能像流行的都市老年人一樣,去上老年大學,去跳舞,去練太極拳,不能像西方老年人一樣,去教堂做義工,或者背著包滿世界的旅行。她們那個年代的老人,沒日沒夜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搞建設,所以到了老年,一旦閑下來,反倒不會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