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話的耳畔尖叫 (後記)
翌平
我感覺寫童話其實比小說創作更有難度。童話不是隨意編個小貓、小狗的故事,添加一點甜美、感動的元素就行了。那樣的文字是一類,但算不上優秀的作品。好的童話一定是智慧的,可以寫意,寫童性,或寫出詩的味道,還有就是清新、想像奇妙。童話麵對的讀者通常會比兒童小說的年齡更小一點,而好的童話成人讀者也會喜歡,讀起來不費腦筋,輕鬆、妙趣,有意思又有味道,一看就想讀下去的文字誰不喜歡呢。
經典的童話讀後會讓小孩子很入神,念念不忘。像比爾格的《吹牛大王曆險記》、安徒生的《大克勞斯和小克勞斯》、塞爾瑪·拉格洛芙的《尼爾斯騎鵝曆險記》和米爾恩《小熊維尼》,少不了還有舒比格的那麼多童話如《魔法師和他的女廚師》《獅子的吼聲》,這些童話是我喜歡的,相信每個小男孩也會喜歡。這樣的故事會有“頓挫”感,也就是讓平靜的生活裏忽然受了一下驚,就像小孩子玩遊戲時被人“嘿”了一下,嚇了一跳,那種感覺既惱怒又興奮,小孩都願意再次嚐試一下。這種很善意的“懸念折磨”是童性的一種表達,我想每個偉大的童話家在他的內心裏必定還保留著一份孩子式的童性,這種兒童的幼稚、滑稽、不靠譜,有點呆笨的特征,恰恰是每個人最可愛的地方。把這種感覺傳達給幼小的孩子,能觸發他們本性天真的共鳴,這樣的童話就非常高明。
我曾在俄羅斯彼得格勒的冬宮裏看見一群遊戲的孩子,一個大人煞有介事地把他們帶到一片噴泉的區域講故事,在大家聽得入神的時候,噴泉忽然噴放起來,孩子們就驚得四散奔逃。隨後受過騙的孩子會哄騙新一批的小孩到這裏聽故事,然後把這種“驚呼的尖叫”傳染給他們,其實這就是童話的歡樂和遊戲精神,優秀的童話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多彩的,可以聞,可以看,也可以聽到,但有一點是必要的,人類的智慧和清澈的童心會閃爍其中,讓讀到的孩子內心感受一種單純的快樂。
兒童的頑皮和遊戲,不著邊際的幻想,各種意想不到的冒險,還有各種被馴服了的既可愛又叫人害怕的怪物,都是童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童話的簡單、耐人尋味、孩子氣但又不止步於孩子的幼稚,這些都是好的童話通過神奇的方式表達出來的特征。
在浙少社出版的兩本童話裏包括了大約40多個短篇,算是自己小小的創作嚐試,在這些作品裏,我寫了“有脾氣的風”,美麗而又遙不可及的“雲狐”,捉不到的“文字精靈”和幹著急、暴躁有點笨的冒險法師,像廚子一樣精心調製美夢的紅鼻子調夢師,此外還有戰龍和特別愛激動的大媽。從所有的人物中都可以看到生活中特別好玩的人的影子,但他們是不一樣的,避免自我重複和講出新穎的故事,是我這兩本小書力求做到的。我寫的時候,努力讓它們有所突破力求創新,但寫完想一想還是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
感謝浙少社的各位前輩、編輯與老師,在出版過程中給我許多中肯的建議,讓這些童話變成了小小的童書。他們很像我童話中的“小調夢師”,每天的工作很繁重,披星戴月的,總要“爬上很高的梯子,將美麗的故事變成他人甜甜的夢”。像這樣的一群人,其實是生活在現實的童話裏的人,真心地謝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