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與理趣——桂文亞散文略說方衛平(1 / 2)

另一方麵,桂文亞又是一位極富理性和責任感、喜愛觀察和思考的作家。她的第一本兒童散文集的名稱叫作《思想貓》,其中有一幅作者的肖像,旁邊的文字說明是:沉思默想已成為每天的功課。的確,“思想”“思考”“思索”,可以說是桂文亞散文創作所隱含的一種基本的藝術姿態;“思想貓”這個既可愛又好玩的形象,也可以被認為是桂文亞兒童散文富於思考品質和理趣之美的一個最早的提示和象征。

可以令作者感到滿意的是,她擺開的這種“思想貓”的架勢,一開始就得到了小讀者的接受和認可。台北市的一位六年級的小讀者說:“《思想貓》常先說一個小故事,平常我們或許也聽過這些故事,卻不會深思其中有什麼含義,《思想貓》則會在故事講完後,把其中的含意明示出來。而說明時又絕不會長篇大論,反而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懂了許多待人處事的道理。”(《思想貓·小朋友看思想貓》)

從《思想貓》到《美麗眼睛看世界》,桂文亞兒童散文的藝術思考始終擁有並圍繞著一個核心的、至高無上的理念,這就是“美”。可以說,對美的自然的熱愛,對美的人生的向往,對美的社會的渴望,一句話,對美的世界的發現、思考和追求,構成了桂文亞兒童散文理趣之美的基本內容。這種對“美”的熱愛,使她抗絕、排斥一切“不美”的事物。她批評貪婪的人們(《一定要吃那麼多嗎?》),她拒絕粗俗和漫不經心的工作態度(《嘿!計程車》)……而對於“美”的事物的發現、思考和期待,她又總是顯得那麼的執著和沉醉,那麼的一往情深。

桂文亞的代表作之一:攝影散文集《美麗眼睛看世界》不僅是一部新穎別致、充分展示世界之美的作品,而且也是一部引導讀者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充滿高雅的審美理趣的作品。《美在發現》《秩序之美》《美在顏色》《自然美》《孤獨美》……桂文亞熱切地把自己對美的發現和思考傳達給小讀者。

她欣賞著名藝術大師羅丹的名言:“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她同意哲學家羅素的說法:“沉思默想是智慧慢慢結晶的過程。”她認為,現代人很少能撥出時間做從容不迫的思考,幾乎把時間都消耗在無謂的忙亂中了。結果,人的聰明雖然增加,智慧卻相對減少。她告訴小讀者,“沉思默想”的基礎,是建築在用心看、用心聽上麵。美的發現,美由心生,這就是桂文亞試圖傳達給小讀者的理念(《美在發現》)。

在《秩序之美》一文中她說:“靜和動的秩序,在我看來,都動人。因為無論怎麼靜和動,秩序本身就存在了穩定、沉著的美好特質。”在回憶了童年時代富有秩序感的家庭生活後她說,“……其實我更應該懷著感謝說,我從秩序的生活中學會了自律和組織,也從秩序中感受了含蓄美的內涵”。作者用自己的全部經曆、感受、熱情和思考告訴讀者,什麼是美的人生和美的生活,怎樣才能發現和創造美。

另一方麵,桂文亞又是一位極富理性和責任感、喜愛觀察和思考的作家。她的第一本兒童散文集的名稱叫作《思想貓》,其中有一幅作者的肖像,旁邊的文字說明是:沉思默想已成為每天的功課。的確,“思想”“思考”“思索”,可以說是桂文亞散文創作所隱含的一種基本的藝術姿態;“思想貓”這個既可愛又好玩的形象,也可以被認為是桂文亞兒童散文富於思考品質和理趣之美的一個最早的提示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