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汪書記的話,喬樹軍內心是認同的,汪書記果然是了解胡晨陽啊官僚。
樹軍當然也知道,胡晨陽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
這些年來,胡晨陽很努力,頗有成就,除了責任心使然,更多的,也是因為胡晨陽一直就在要求自己有大作為,並以此作為進步的“資曆”、“資本”,類似胡晨陽這種希望依靠政績往上走的官員,官場上並不少,且不說別人,年輕時的汪國本又何嚐不是如此?
此時,汪國本向喬樹軍點出胡晨陽的“遠大抱負”,又是想說明什麼呢?
汪國本道:“晨陽這小子,我分析,大概,從高明亮出事以後,他就徹底想通了,他不會將自己的政治前途寄希望於什麼關係、背景,而是要更多的依靠自己,他喜歡說‘人努力,天幫忙’,其實,他明白,人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人努力,哪來的天幫忙?所以,他對機遇和政績都看得很重。這些年,無論是在什麼崗位上,他都有出色的發揮,而且基本上可以說是嚴於律己。他確實牢牢把握住了機遇,這一點,他遠比其他人表現得更出色。”
樹軍點點頭,表示聽懂了。確實,喬樹軍很清楚,以前的胡晨陽在擔任新峽縣長和德修縣委書記,再到後來進入潯陽市委班子,還是有喬光榮、劉家麟在背後“操作”。而晨陽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竟然會得到宋老這種級別的人關注,那可真是與伍家沒多大關係了。此後晨陽能出任鄖城市長,劉家麟也不過是“加了一把火”,胡晨陽即使不去鄖城市,也會有別的平台,他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住機遇。
晨陽也確實把握了機遇,他屢屢用政績加上自身的清廉證明了自己。也贏得了上上下下的好評。
汪國本接著道:“胡晨陽這個人,在我看來,光說他優秀,已經不夠了,他其實還是一個另類。”
“另類!”這話又深深觸動了喬樹軍。是啊,盡管胡晨陽平時“藏”得比較深,但在汪國本麵前。他確實無法藏匿,或許,也沒打算藏匿?
早些年的汪國本,在一些人眼中,何嚐不是一個“另類”?
“你也不用擔心。”汪國平衝喬樹軍笑了笑,“我說的另類。主要是指他具有一些別人所不具備的東西,這些東西如果堅持下來,甚至得到強化,那麼,他理應走得比別人更遠,甚至……”
“甚至”什麼,汪國本沒有說。但他明白,喬樹軍應該聽懂了。
又沉默了一會,汪國本道:“我們年輕時,想要進步,比較簡單,就是努力工作,讓領導滿意。現在的官場,太複雜了。各種關係、背景,還有什麼潛規則,這些東西,成就了很多人,其實也毀了很多人。現在的幹部,包括晨陽在內,都很懂這些所謂替規則。恐怕還習以為常了。所以,當我聽說,胡晨陽在德修縣工作時,大膽提出要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我心裏非常讚同,這小子,他還是很有正氣的。”
喬樹軍點點頭。
“還有,”汪國本道,“胡晨陽走得很紮實,鄉長、鄉黨委書記,縣長、縣委書記,再到市長,這些重要的、關鍵的崗位,他都呆過了,表現嘛,也相當出色,所以,這小子,讓他挑重擔,他底氣很足,上手也快。我相信,現在的胡晨陽,已經讓很多人注意到他了,所以我說,他進步的空間還很大。”
喬樹軍道:“我就是覺得,這些年,他是不是走得太快、太順利了?”
汪國本道:“快是快了些,不過,也不算拔苗助長,至少,他還是勝任的,隻要是勝任的,就不能說是快,嗬嗬。”
“對。”這時候,胡晴也插了一句,“晨陽素質高,能力強,自己又很努力,進步快一些,也是正常的,總有一些人,進步要比別人快一些,要比別人拔尖。如果大家都不拔尖,那官場上都成老頭子了。”
“哎,”汪國本讚賞地看了胡晴一眼,“恭維”了一句:“胡教授說得對。”
大家都笑了。
汪國本道:“晨陽今年36歲吧?正是衝刺的時候,正地級,副部級,部級,甚至再往上,就是要一鼓作氣衝上去,衝不上去,那比我老頭子也強不了多少,哈哈!”
雖然是說笑,但汪國本的話裏,透著對胡晨陽的期待,當然還有信任。
胡晴道:“樹軍,你們家晨陽,在廬陽市官場上,倒是成了一個傳奇了。”
喬樹軍道:“汪書記才是傳奇呢,晨陽最佩服汪書記了。他常說,當年,他之所以選擇了當公務員,也是因為受汪書記影響。”
胡晴道:“哦,這是什麼緣故?”
喬樹軍道:“晨陽大學畢業,原來是在報社實習,是準備當記者的,就因為采訪一件所謂的群眾來信,是有人給報社寫信,告汪書記的狀,說他不應該獨斷專行,拆掉專員樓搞露天公園,晨陽覺得,汪書記為了讓人民群眾有一個更好的休閑去處,不惜得罪一大批副地級幹部,很了不起!同時,他也悟出一個道理,想要為老百姓做好事、實事,你得要掌握權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