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看圖解說(上)(2 / 2)

得到關記認可,胡晨陽心裏也踏實了,道:“關記,有的人看得起我,希望我到副中心城市去工作,我感謝他們的好意。不過,如果征求我本人的意見,我更願意在鄖城市工作,我對鄖城市是有感情的。”

說罷,胡晨陽又補充了一句:“而且,對於明年的發展和改革,我有些想法,想在鄖城市做些積極的嚐試。”

關記眼前一亮:“哦?說說看?”

胡晨陽道:“有些想法,紅玉記在這次發言中已經講到了;還有些想法,我考慮得還不是很成熟。而且,也要政策和財力許可。但總的來說。鄖城市目前已經形成了一種團結、幹事的氛圍,這一點很重要。說實話,讓我到某一個副中心城市去工作,記又是省委常委,有他自己的一套思路,如果大家想到一塊了,那還好說;如果沒想到一塊。那就麻煩了。”

聽到這裏,關記笑了,道:“行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胡晨陽嘿嘿一笑:“謝謝關記。”

關記有些感慨地道:“晨陽啊,我也認為,鄖城市很重要。發展得好。會更重要,當然,這要靠你們自己努力,省裏確實不大可能給你們太多的資金或者政策傾斜,說到底,鄖城的地位,要靠你們用實踐來證明。”

胡晨陽鄭重地道:“我明白。”

談話進行到這裏。胡晨陽以為,差不多要結束了。起身要給關記的茶杯裏續水,關記卻道:“給我重新一杯,你也重新上一杯。”

“好。”胡晨陽心道:“這是要長談了?”

胡晨陽一邊熟練地著茶,一邊道:“關記有時間去鄖城市視察、指導?”

關記道:“年底了,走不開啊,年後?”

胡晨陽道:“我一直很盼望有今天這樣的機會,跟關記說說心裏話。”

“好啊。”關記道。“放開來說。“

“哎。”胡晨陽道,“鄖城市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古代叫‘朝秦暮楚’。在曆史上,鄖城應該屬於陝南地區,總的來說,鄖城一帶的民風,要更淳樸一些。有人說某某地方的人比較‘尖’,但是,沒有人說鄖城人尖的。”

關記笑道:“當然,也沒有人說鄖城人‘苕’的,嗬嗬。”

“是。”胡晨陽笑道,“同時呢,鄖城市又是一個移民城市,是汽車之城,城鎮化程度比較高,正好,我的老師董君輔教授他在研究一個新課題,叫做工業化和農民工的未來?他覺得,鄖城市可以作為一個研究樣板。”

“哦?”關記道:“著名經濟學家董君輔?”

“是。”胡晨陽道:“他是研究窮人經濟學的,他不大關注什麼城市經濟圈和副中心城市問題,他比較關注的是三農問題和城市普通階層的邊緣化和貧困化問題。”

關記嚴肅地道:“你接著說。”

胡晨陽道:“董教授認為,農民的出路在於工業化和城鎮化,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美國是如此,亞洲四小龍也是如此。然而,從1978年算起,我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高速發展了快30年了,農民卻由7億增加到了9億,也就是說,發展到今天,仍然是9億農民為四億‘城裏人’搞飯吃,農民想不窮都難。”

關記點頭道:“是這樣。”

胡晨陽道:“那麼,大量農民進城打工,大量農民成了農民工,似乎情況會有所好轉,而實際上呢,農民工越多,企業越多,全球性的‘華夏製造’過剩就越嚴重,企業要保持競爭力,要攫取更多的利潤,就越要壓低生產成本,主要就是壓低勞動力成本,結果,農民工越多,農民工收入反而越低,仍然無法真正解決農民和農民工的貧窮問題。”

關記又道:“是這樣的。”

胡晨陽道:“現在,我們就麵臨兩難了:“假如不減少農民,農民問題會更加嚴重;假如更多的農民轉變成農民工,農民工收入偏低的問題就會越加嚴重。”

關記道:“藥方呢?”

胡晨陽道:“沒有現成的藥方,華夏這種情況,是獨有的,所以,用總設計師的話,還得摸著石頭過河,還得摸索出一條有華夏特色的發展路子,當然,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

關記點點頭:“接著說。”

胡晨陽道:“實際上,西方國家這些年的經濟增長都不快,有的是低增長速度,有的甚至是負增長,但是,人家的經濟增長是一種有質量的增長速度。就是日本,表麵上經濟蕭條了20多年,但它的產業、資本、技術、管理、人才等,卻一直走在現代化前列,而且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向海外輸出,包括我們二汽的轎車,也成了‘東風日產’,原來,二汽總部沒搬遷之前,有50多位日本白領在二汽工作,這些人都是高工資啊,就這50多號人,每年光個人所得稅,就要繳納3500萬元人民幣。”

“這麼多啊?”關記有些吃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