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胡晨陽還用英文向蘭特發出邀請:“市長先生,鄖城歡迎您!”
蘭特表示了感謝,隨後道:“感謝市長先生盛情邀請,我本人也很想訪問貴市,親自向市長先生討教華夏功夫,不過,我要請市長先生諒解:如果我要去貴市訪問,我得先向企業募捐,等我落實了企業的讚助之後,才可能安排出訪的行程。這是因為,我作為橋港市市長,我所有的辦公費用,都來自市民的納稅錢,我得對納稅人負責。”
蘭特的這段話,其實是隱藏著一個陷阱的,暗指你們華夏的官員或許可以公費出訪,而我做為一個美國的市長,是不可能隨意公費出訪的。
胡晨陽微笑道:“我聽說,康涅狄格州是一個‘軍火之州’,蘭特先生曾經擔任過州議員,如果蘭特先生能從一個大軍火商那裏拉到讚助,那豈不是周遊世界都沒有問題了?”
這個回答很妙,同樣暗藏機鋒,譏諷美國的政客其實就是軍火商的利益代言人。
蘭特笑了:“ok,ok,我可以試試。”隨即,蘭特話鋒一轉,談到:“我在擔任康涅狄格州州議員時,曾經有機會訪問過貴國的首都,還到過經濟特區,所到之處,我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你們整個華夏就好象是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建高樓。我有二個問題,第一,為什麼今天的華夏,好象一下就爆發出了那麼大的建設熱情?這種熱情是怎麼激發出來的?第二,你們的城市,怎麼有那麼多的錢蓋高樓大廈?”
這二個問題,同樣不好回答,考驗著胡晨陽的政治智慧和應對能力。
胡晨陽答道:“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們國家實行了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全麵激發出了你所說的建設熱情,用我們總設計師的話說,就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這是一種全黨共識,全民共識,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農民,都堅信不移。”
等尤可佳翻譯完這段話以後,胡晨陽接著道:“至於城市建設資金,這個比較複雜,各有各的招術,有國家財政撥款,也有銀行貸款,還有自籌資金,甚至還有老百姓的集資、捐款。比如,我們建一座橋,建一條高速公路,就可以向銀行貸款,建成以後,可以設收費站,收來的錢,可以還貸,還可以去建設新的道路和橋梁,這種收費還貸方式,我聽說你們美國早期發展中也是有的?”
說到這裏,胡晨陽又巧妙地把球踢回給了蘭特。
蘭特道:“是的,美國的發展中是有過這種情況。”
經過這次交鋒,接下來的市長交流,倒是朝著務實的方向走了。
談到城市發展,蘭特建議:“你們的國家曆史十分悠久,但是現代城市的發展曆史卻相對較短,美國則恰恰相反。比如我們橋港市,成立於1836年,已經160多年了,在過去的發展中,也是有過經驗教訓的,希望這些經驗教訓能夠對貴市起到一些借鑒作用。比如城市道路交通問題。美國人對發動機非常癡迷,美國文化中對汽車有一種很深的依賴,但如果你們也像美國那樣進行汽車消費的話,交通擁堵就可能成為大問題,因為你們的人口是美國的數倍。另一方麵,美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意識到,不要隨意人為地改變土地本身的特性和其他自然屬性。”
胡晨陽道:“感謝蘭特先生的寶貴意見。剛才蘭特先生提到不要隨意人為地改變土地本身的特性,我想請問蘭特先生:橋港市有沒有遇到土地不足的矛盾?你們又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