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兩本賬(2 / 2)

王均道:“據我所知,煙廠從建廠到關廠,前後十多年,職工內部告狀就沒有停過,有些事,縣裏、市裏也查過,始終沒有把陶大軍告倒,相反,陶大軍卻成了省、市、縣優秀企業家,還是全國勞模,對陶大軍這個人,市裏、縣裏還是認可的,認為他是個能人,畢竟,鄖南縣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強,是煙廠貢獻的。”

胡晨陽想了一下,道:“我跟紅玉書記商量一下。”

隨後,胡晨陽拿著煙廠的材料去找了紅玉書記,紅玉書記一看就道:“這個材料我早就看過,紀委的同誌去調查過,我把景江同誌叫來,他比較了解情況。”說罷,紅玉書記親自給劉景江打了電話,請他過來一下。

不一會,市紀委書記李景江就過來了,看過煙廠的材料以後,道:“晨陽市長,鄖南煙廠的情況,確實很複雜。”

……

從紅玉書記那裏出來,胡晨陽對王均道:“你跟鄖南縣的吳副縣長聯係一下,請他到市裏來一趟。”

“好。”

一個多小時後,鄖南縣的吳副縣長趕到了胡晨陽辦公室。

胡晨陽道:“老吳,把你請來,是想了解鄖南煙廠的一些情況。”

吳副縣長道:“好,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胡晨陽點點頭:“謝謝。煙廠職工告狀的事,你了解吧?”

吳副縣長道:“這是個老問題了。”

“恩,你怎麼看待煙廠‘二本賬’的問題?”

“怎麼說呢?”吳副縣長道,“胡市長,我說實話,地方小煙廠,一開始就注定了它是一個怪胎,就不大可能規範操作。”

“恩,地方利益。”

“對啊,地方利益。當初縣裏為什麼要上這個小煙廠?就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嘛,我們鄖南的煙葉質量很好,很適合生產中、高檔煙,當時,縣裏想,我們有這麼好的煙葉,錢都讓外地的煙廠賺走了,幹嘛我們不搞個自己的煙廠?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市裏的支持,煙廠就搞起來了,不但搞起來了,我們還想方設法搞到了年產2萬箱的生產指標,不要小看這2萬箱指標,它標誌著鄖南煙廠是得到了國家煙草局認可的,而這2萬箱指標,就是陶大軍弄來的,說陶大軍是煙廠的第一功臣,並不過份。”

說到這裏,吳副縣長看了胡晨陽一眼,道:“胡市長,那天,我們聽你講了廬陽市井岡山煙廠的故事,我感觸特別深,你們那個井岡山煙廠,當時的指標,也隻有5萬箱,對吧?實際生產能力,恐怕15萬箱也不止吧?鄖南煙廠也是這樣,實際生產能力也達到了10萬箱,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市裏、省裏也是知道的,鄖南是個貧困縣,鄖南的財政收入上去了,市裏、省裏也可以減少一點對鄖南縣的財政補貼嘛,所以,鄖南煙廠搞二本賬,瞞報產量偷稅漏稅,這二個問題可以合並為一個問題,都是為了縣裏的利益,縣裏的利益,也就是大家的利益,甚至可以說是全縣人民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陶大軍有什麼責任?是縣裏讓他這樣幹的。煙廠的職工不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可以理解,不過,要拿這個問題告倒陶大軍,肯定告不倒,這個責任,縣裏是肯定要為他承擔的。”

胡晨陽點點頭,吳副縣長的話和此前王均的分析,都是有道理的,鄖南煙廠就是體製下的一個“怪胎”。

“再說煙草公司的房子問題,”吳副縣長道,“煙草公司是集資建房了,但是,建起來的房子其實也不全是煙草公司的人住,也不光是煙廠的幾個廠長一人搞了一套房子,當時,縣裏新調來的沒房子的幾個領導,括當時的縣委書記,也都分到了一套,如果要處理。光處理陶大軍幾個人,他們會服氣嗎?再說,陶大軍他們把鄖南煙廠發展到年產10萬箱的規模,對鄖南縣是有突出貢獻的,縣裏應該獎勵他們,給他們一套宿舍,可以看作是對他們的獎勵,隻是,縣裏沒錢,等於是縣裏拿煙廠的錢獎勵煙廠領導。”

之後,吳副縣長又分別解釋了走私設備問題、投資決策失誤問題,這些問題,說問題也是問題,有違紀違規的問題,也有決策失誤的問題,但都不能簡單定性為“嚴重**”。

吳副縣長道:“陶大軍是一個能人,是有突出貢獻的人,縣裏比較看重他,有些事,也比較遷就他,加上陶大軍這個人性格也比較有特點,說話不大注意,有些驕橫,獨斷專行,廠裏有些幹部職工不買他的賬,受到他的打壓,告他的狀,說到底,陶大軍是國有企業的幹部,還不能拿煙廠那些告狀的職工怎麼樣,如果是私有企業,那就簡單了,把那些人開除了,就完事了,有什麼好告的?”

吳副縣長還告訴胡晨陽:市裏、省裏都有領導很欣賞陶大軍這個人,省裏有位領導曾經還提議讓陶大軍當市裏的工業副市長,就是因為陶大軍有些缺點,加上煙廠內部幹部職工告狀,這事才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