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畫展(上)(2 / 2)

徐朝陽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徐朝陽還道:“十多年了,這事牽扯到很多領導了,有些畫,是鄭文學拿去送人了,給誰了?現在到那去問他?還有一些畫,是原來的老縣長拿去送人了,老縣長人都死了,又到那去問他?”

這就更沒法追了

胡晨陽也是搖頭。

徐朝陽道:“胡書記,我擔心的還不是追回了,我擔心的是,如果聞仄聲的弟弟回來了,發現少了這麼多畫,會不會發飆了。”

“發飆?”

“對。聞仄聲的弟弟,叫聞仄平,是台灣有名的企業家,生產的塑料玩具暢銷歐美,他曾經來過德修,當時,縣裏領導都去拜訪他,希望他能回家鄉投資辦廠。那次,他行程很緊,給聞仄聲掃了墓,就走了,答應下次再來。當時,他還提到聞仄聲的畫,鄭文學答應等他下次回來,辦一個聞仄聲先生畫展。”

“辦畫展?少了這麼多畫,還敢辦畫展?”

“還有八十多幅畫,應該能混過去吧?”

……

能“混過去”當然也好,可是,胡晨陽讓辛榮跟邵金廣聯係後,就知道不好“混”,因為,上一次,聞仄平來德修時,專門拜訪過邵金廣,邵金廣也是一時嘴快,親口告訴過聞仄平,聞仄聲生前留下156幅畫。全部捐獻給政府了。

人家是知道內情的,這種大事,怎麼混得過去?

……

第二天,胡晨陽讓辛榮去買些水果之類的東西,說是要去看望“邵老先生”。

胡晨陽跟著辛榮,來到縣文化館宿舍,問了幾個人,才找到了邵先生家。

昨天,胡晨陽第一次與老人相見,就在老人身上找到了一種熟悉的感覺,見到邵老先生,讓他想起了新峽縣的宋麟廬老人。

昨天才向胡書記反映情況,今天胡書記就主動上門,這讓邵金廣老人很滿意。

老人向胡晨陽展示了一些他比較滿意的書畫作品,胡晨陽認真欣賞著,偶爾點評幾句,果然到位。

老先生越發高興:“胡書記懂書法啊。”

胡晨陽道:“我原來的領導很喜歡書法,受了些影響。”

“哦,好,好”老人道,“現在,領導當到一定層次,就少不了要經常題字,所以,還是早點練字的好,免得臨時抱佛腳,嗬嗬。”

胡晨陽也笑:“有些人字寫得難看,還到處給人題字,這個很要命。”

說起聞仄聲的畫和他坎坷的一生,邵金廣很是感慨:“胡書記,我慚愧啊,當初,市博物館要收藏聞仄聲這些畫,是我不肯啊,如果給了市博物館,就不會丟失這些畫了,是我的責任啊。”

老人的自責,讓胡晨陽感覺到,這真是一個善良的老人。

……

關於畫的事,胡晨陽也跟鍾建國交換了意見,鍾建國也是很頭痛的樣子:“這個真的是沒辦法了,聞仄平要發飆,那也沒辦法了,最多跟他解釋了。”

“怎麼解釋?”

“就是請他理解,那些畫,都是拿去搞關係了,也是為了家鄉的發展嘛。我就不相信,他們台灣人不搞關係?”

胡晨陽道:“換一個角度吧,如果聞仄平先生本來是想在家鄉投資的,結果,當他得知兄長的畫都讓我們政府官員拿去送人了,他還會投資嗎?”

“他要這樣想,這就沒辦法了,這真是沒辦法了。”

胡晨陽道:“辦法是人想出來的。這位聞仄平先生,還是要盡可能爭取。”

“唉,希望不大。”

在這件事情上,鍾建國的思路很簡單:“追回那些畫是不可能的。既然追不回,其他的事情就不好辦。”

……

胡晨陽想了一個大膽的計劃:請冠城鄉的“高佬”複製聞仄聲的畫。

胡晨陽可是親眼目睹過高佬複製名人字畫,堪稱一絕。

從邵金廣老人那裏得知,聞仄聲固然是畫家,但他的畫還是有局限的,不能跟國內一流的畫家比,也就是說,聞仄聲在德修人眼裏,是個了不起的畫家,但要跟國內一流畫家比,聞仄聲就隻能屬於二、三流畫家了。

也就是說,如果要請高人“複製”聞仄聲的畫,難度不是太大,也不容易被人識破,因為,真正懂聞仄聲畫的人,並不多,聞仄平行伍出身,與兄長分別五十多年,恐怕更是分辨不清。

胡晨陽專門派人派車把冠城鄉的“高佬”接到了德修縣,把自己的想法說了。

高佬道:“既然是為了德修縣八十多萬老百姓,那就試試吧。”官僚